《喜乐与我》

作者:辛彩娜 来源:读者校园版

  《喜乐与我》不仅告诉孩子们关于狗和其他动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辨别是非与对错。在这部小说中,没有完全的黑与白、对与错,即使是“坏蛋”贾德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在小说高潮处出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马提开始思考什么是合法的,什么又是道义的……

  小说中所有的情节都充分展现了一个小男孩在关爱一只小狗的经历中,如何学会了成长、信任与尊重。

  对于弱者的救助与关爱,不仅让马提变得更加善良、勇敢,更让马提懂得了爱与生命的意义。

  一直以来,狗都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凡讲到狗的故事,通常都会涉及人和狗的深厚感情。美国作家菲琳丝?那勒的《喜乐与我》也不例外。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娓娓道来,读来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欲说还休的悬念、深奥复杂的词汇,却依旧引人入胜,沁人心脾。这是一个关于男孩与狗的故事,却又不仅如此。

  马提是一个12岁的男孩。起初,他只是一个无忧无虑、贪玩好动的小男孩,直至遇到了喜乐—一条讨人喜爱却又饱受虐待的小猎犬,一切开始改变。为了帮助喜乐逃脱主人贾德的魔爪,他的生活变得迥然不同:他绞尽脑汁省吃俭用为喜乐囤积食物、搭配饮食;他想尽办法为喜乐寻找藏身之所,以致疏远了妹妹和朋友;为了避免喜乐被发现,他无奈用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来保守喜乐的秘密;在贾德声称要要回喜乐时,为了救回喜乐,他不惜为贾德做了两个星期的苦工,忍受他的百般刁难。面对世故而又现实的成人世界,马提显得弱小而无助。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提最终以自己持久的真诚和踏实的行动帮助喜乐获得了久违的快乐与自由。一切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但是马提对于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因为他心中对喜乐充满了喜爱,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生命之爱,简单纯粹,无坚不摧。

  爱是最纯真的坚持。当马提从贾德那里得知两人签的合约因没有见证人而无效时,他虽然很沮丧,但依旧按时去贾德家做工,因为他要信守自己的承诺。面对贾德的百般刁难,马提坚持不放弃,竭尽所能去做好贾德交给他的每一项工作。或许是他的坚持感动了贾德,或许是他的认真触动了贾德,又或许是他对喜乐的爱感动了贾德。从最初贾德一杯水也不给马提,到后来他会给马提放一杯水,到最后马提的水里竟然多了冰块。他们的关系在一天天的相处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马提开始尝试着与贾德交流,虽然谈话的内容都离不开狗。而贾德也逐渐敞开心扉,向马提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最终流露出人性中温情的一面:他送给马提一个狗的项圈,虽然是旧的,但比喜乐现在戴的那个要好很多。这是多么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幕啊!是马提的坚持与真诚,让贾德摘下了冷漠的面具,减少了对他人的猜疑与防范,逐渐学会了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尽管他的感情表达依旧含蓄内敛,甚至还有些笨拙。我们不得不感叹,所谓黑白对错、是非曲直、善恶优劣并非绝对,并非不可改变。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时候,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似乎丧失了爱的能力,变得自私冷漠。对待动物,我们似乎已习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它们,一厢情愿地将它们视为自己的财产或玩物,想当然地忽视了它们的情感,残酷地侵犯了它们的尊严。小说的反面人物贾德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他在禁猎期间射杀雄鹿,他疯狂地虐待猎狗,声称“我从来不替狗取名字,只称呼它们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而已。当我需要它们的时候,我就吹口哨,不需要的时候就踹它们一脚。‘滚蛋’‘去死’‘走开’‘妈的’,就是我这些狗的名字”。贾德对动物的残忍让我们不寒而栗。而更为不幸的是,贾德对人也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在他看来,他不需要同情别人,因为没有人同情过他,更可悲的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同情。而这一切只因他4岁时便经常遭受父亲的毒打,从小就缺乏亲情的关爱,他不知道怎样去付出爱,更不懂得爱其实是相互的,对人如此,对动物亦是如此。

  《喜乐与我》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将主人公马提细腻微妙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描写得惟妙惟肖,仿佛这个男孩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情不自禁地陪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心灵台阶,和他一起成长,一同探索成长的秘密,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思考那些有关成长的点滴: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生活的未知,关于纷繁冲突中不应迷失的自我。在拯救喜乐的过程中,马提逐渐发现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从一个不谙世事、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勇于承担、甘于付出的男子汉。

  小狗喜乐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照出了成人世界的丑陋与邪恶,也照出了孩童世界的善良与单纯。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简单、真诚与纯粹变成了复杂、世故甚至邪恶。在成长过程中,有多少人缺失了爱,又有多少人失去了我们最可贵也最不该失去的本真。

  爱是最纯真的坚持。马提用他那纯真的善良拯救了喜乐,用爱的坚持温暖、融化了贾德那冰冷淡漠的心灵。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都像马提一样,始终做一棵向日葵,永远对着太阳微笑,坚持最初的那份纯真,温暖自己,更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