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视界与世界

作者:尹小隐 来源:读者校园版

  “90后”的确比之前任何一代人都更早、更多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其他媒介。

  但这真的让“90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界吗?

  不一定。

  被强行打开的视界

  长着一张国字脸的小冯来自河南农村,2008年的高考,他用620多分的成绩换来了北京某理工类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入场券”。看起来苦尽甘来,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措手不及。

  他说自己刚来北京时,被大都市的规模和活力所震惊,几个月都调整不过来。在这之前,他没有见过的事物包括而不限于地铁、旋转门、宝马车、咖啡厅和外国人。

  这些在他眼中仍然是很新鲜的事情,对于同一屋檐下的别的同学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是麻木、厌烦,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同寝室同学家力—1999年国庆大阅兵时跑上金水桥的孩子之一。

  小冯的经历并非特殊。据了解,农村、小城市、大城市的“90后”,拥有的视界是很不同的。而即使是在大城市,不同家庭背景的“90后”,所接触的生活风景和所关心的问题,也大为不同。

  小冯的校友小孙,家在北京,父母都曾是国营工厂的工人。他过去的生活半径不超过3公里,甚至连故宫和长城都没去过,这让他的外地同学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真的就是这样,原来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和家,没了。”也许是这样的生活,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想象力,上大学后,他循规蹈矩地生活、上课,恋爱也没谈过。

  大一时,小冯和家力都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协会,课余时间研究制造小型机器人,并在大三的时候代表本校参加了一次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最后获得了亚军。

  “成绩还行。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见了世面,欧美国家的学生,明显比我们的见识要多、要广。”小冯总结道。旁边的家力则有更具体的认识:“和斯坦福大学代表队的学生聊天,发现人家想的都是自己开科技公司,琢磨的是如何争取到风险投资,甚至具体项目和时间表都已经做出来了。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所以,肯定就会有下一个比尔?盖茨。”

  与美国的同龄人相比,小冯更愿意从基层做起。今年毕业之前,小冯应聘了一家国有军工企业的技术员职位,他的职业生涯将在机床边开始。小孙报考了社区公务员的职位,而家力则开始盘算出国留学的事情。

  不可否认,一些“90后”在中学阶段便尝试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关注着国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文艺潮流和商业动态,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恰恰是看清自己,并超越自己。

  走出摇篮

  小敏站在后台的化妆室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今年马上就要从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了,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工作却一直都没有着落。

  小敏长得很漂亮,成绩也很好,在学校里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啊。但是,就是这样优秀的她,却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现在已经到了每年招聘季的最后时刻,她的未来仍然没有着落。于是她只能凭着出众的外形条件,在一家传媒公司做临时演员。

  “这姑娘太单纯了,没什么社会经验,就知道读书,书读得是很好,成绩不错,大学也不交男朋友,可出来后却什么也不会。现在的公司注重的是你能为它创造多大的效益,而不是简单看你的成绩单,你有多高的学历、多好的成绩。”负责小敏演出的经纪人说。

  “教师、医生、科学家、公务员……”当被问起现在社会上有哪些职业时,小敏吞吞吐吐地说,好像一个小学生背不出课文。

  今天,各专业领域都日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大学生多年来一直埋头于自己的专业,一走出实验室,往往就立刻变成“睁眼瞎”,甚至在一些事情上缺少基本常识。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似乎忘记了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人生有多重要。

  “我怎么觉得现在的人,学历越高视界越窄呢?”小枫是小敏的同系学妹,她感觉小敏的故事挺有代表性,“她有一次还问我,辽宁和沈阳是什么关系?”

  而小枫则正好是一个反例,虽然刚刚大二,但社会实践经验倒是不少。她从大一时兼职做市场推广开始,接触到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校园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快速消费品咨询业、人力资源等等,对各种事情的认识多了之后,她说自己越发对校园生活不感兴趣。

  “学校好像一个摇篮,能提供的只是安全,老师总怕我们在外面出事。其实出去见了世面,就好像是被放飞,走出去就不会再想回来了。”小枫说。

  被困住的青春

  作为生长在北京的孩子,小枫足够幸运。而她的同龄人,与她空间距离不过100公里的小馨,则正苦于自己青春的荒芜。她就读于天津市一所三本高校,校园地处天津远郊的开发区,交通十分不便。站在校门外,视野中只有几个小饭馆和小旅店,以及很远处一片尚在修建的住宅楼,除此之外,四顾荒凉。校园建筑崭新,在半人高的荒草中却好像一处远古遗迹。“坐车到天津市内和北京都得一个半小时,只有周末能坐个小巴去县城里转转。”与社会的隔绝,让几千名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如被困在孤岛上的落难者,过剩的精力无处释放。而这样的学校,在各地的大学城中并不少见。

  “没有什么实践的机会,我们学的东西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小馨很无奈地说。

  在这里,网络条件十分不稳定,经常断网,这让他们了解外面世界几乎唯一的渠道也时时堵塞。这样的环境,让小馨和她的同学们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

  身处如此的环境,她所学的却是外贸专业,这让她感觉十分荒诞:“我觉得在这儿只适合学佛。我们在这儿就好像是和尚和尼姑。”

  在同学的眼中,小采一直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姑娘。这一天,闺密们讨论着明天去逛街,她却说不能一起去了:“我明天要去考试,考教师资格证。”这让闺密们吓了一跳,大家赶紧围过来问她怎么突然想起考这个了,“唉,前两天我听高中同学说不知道以后进社会能干啥,我也不知道,那就先考一个呗,考完以后再说吧。”

  每年都有媒体报道,像小采这样“随大溜”去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的,在当下的高校里不是少数。有专家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和更广阔的世界缺乏了解,看不到个人发展还有哪些可能。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也只占14.9%。

  不确定的未来,激烈的竞争,都让如今的“90后”十分务实。而一旦在务实的路上走了极端,就难免会紧盯着脚下,只顾着低头走路,忘记了抬头看路。这便使得不少“90后”视界受限,在人生格局成形的起步阶段便落后于那些视界更开阔的同龄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佳鸣表示,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安逸的生活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在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上都不如国外的同龄人,如果再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危机。而“90后”的视界,便是决定这种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参数。或许,“90后”在有关“视界”的问题上既应脚踏实地,又不能忘了仰望星空。

上一篇: 夜幕下的三天摆摊     下一篇: 考古女孩的作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