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然重归于好

作者:温雅琼 来源:读者校园版

  中国“和生课”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是一家私塾式的学校,书院学生为4岁~13岁少年儿童。过去的3年里,书院一直与公益环保机构瀚海沙教育和文化工作室(简称瀚海沙)合作,为学生开设“自然有机农耕体验”的课程,又称为“和生课”。

  “‘生生之谓易’,天地生人,以和为贵。和可以生万物。和是生命的法则,自然的定理。”瀚海沙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

  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学生的课表,每周一节,每节课的课时长达一个下午。

  课程的内容之一是“二十四节气”: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不同节气的物候变化,让他们用画笔、相机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几个孩子分成一组,负责一小块地,在里面种庄稼,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收获,整个过程由孩子们亲自完成。在不同的节气中,老师为他们讲授不同的民俗知识和耕作方面的注意事项。

  因此,“和生课”是要持续整个学年的。

  “其实这里面就藏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在这里,‘天’就是自然规律的意思。不过我们不把这些道理强加给孩子,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几个字而已。但是因为小时候有这些好玩的经历,道理会随着他们长大而慢慢沉淀。至于什么时候能用上,什么时候道理能蹦出来,都是不确定的。”瀚海沙的工作者说。

  因为这堂课,有些平时沉默的孩子也不再那么不受欢迎了——这是瀚海沙的工作者在教课中的意外发现。

  “那一次,我让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观察小麦的叶子,回来之后每个人都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看到的东西。轮了好几圈之后,每个人都发言了,然后大家发现,自己一个人看到的东西都是有缺失的,虽然有些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由此,孩子们会改变对他的印象,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喜欢和他说话。”

  美国“鳟鱼项目”

  在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鳟鱼项目”。每年10月份,参与项目的18所学校都会收到纽约州环境保护局送来的几百个棕色鳟鱼受精卵,学生们将这些受精卵放在事先设计好的水槽中,观察鳟鱼的生长过程。到了来年春天,如果柔弱的鳟鱼还活着,孩子们会坐车到北部的河流将其放生。

  一名参与该项目的女孩说:“这里没有任何有毒废弃物,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水库,这里好漂亮,好干净。”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负责监察并照顾生活在布鲁克林一条小溪中的鳟鱼:监测水温、PH值和其他一些可能杀死鱼和鱼卵的因素。次年1月,同学们在班级网页上汇报他们的进程:“我们看到一条飞翔的石蚕正在吃死掉的鳟鱼,还发现一只大的鱼苗嘴里有一条鱼尾巴,它可能吃了一条小鱼。”鳟鱼一天天长大,不同学校的孩子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信件和E-mail联络。

  “鳟鱼项目”由飞绳钓鱼俱乐部、鲑鳟类保护协会、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基金会、哈德逊河基金会以及卡特斯尔水域公司联合提供支持,其目标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并将孩子与自然结合起来。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开始于加利福尼亚州,现在已经在美国各州展开。

  加拿大“野地之旅”

  加拿大西部各省将“自然体验式的学习”融入到相关主流课程中。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有一门科学课,可外出进行“野地之旅”。

  旅程中,老师带着学生认识学校附近的常见树木。“不走远,不可以去园子里、林子里看,只注意看身边每天都能看到的植物。”一位加拿大学生说,“老师就带着我们转,看到一棵树就停,说说它叫什么,让大家观察树的整体样子、叶子的形态;如果遇到树墩,就学习数年轮。”

  得益于“野地之旅”的学生,能够认识当地的各种树,认识了每天都看得见的东西挺高兴。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造一张纸的全过程。

  加拿大人注重环保教育,造纸业又是本国的著名产业。造纸离不开树木,树木又与环保相关,经历“野地之旅”之后,和树木知识一起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是保护自然的意识。这样的童年,结合学生们日后的各种经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在他们身上种下环保的种子。

上一篇: 玩转魔方的哈佛新生     下一篇: 欺人者很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