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一直为人称道,他的作品不仅蕴含人文精神,还充满了闲适的生活意趣,因此在读者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有一年,作家出版社打算出版汪曾祺一本名为《蒲桥集》的散文集。虽然出版社知道汪曾祺的书很受读者欢迎,不愁销量,但当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出版时还是特地打了广告。只不过,他们的广告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在书店或其他媒体上做的,而是低调地打在了《蒲桥集》的封面上。
《蒲桥集》的“广告”如此写道:“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可以说,这篇“广告”打得坦诚而不粉饰,让人看了颇有购买欲。
果然,“广告”打出后,《蒲桥集》的销量一路看涨。两年后,出版社打算再版《蒲桥集》。不过这次出版时,集子里添加了一篇汪曾祺新写的文章。读完这篇文章,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打在封面上的“广告”,竟然出自汪曾祺本人之手。
汪曾祺之所以当了一次“卖瓜的王婆”,实在是出于出版社的盛情。他向读者坦白道:“这实在是老王卖瓜……广告假装是别人写的,所以不脸红。如果要我自己署名,我是不干的。现在老实招供出来,是让读者了解我的‘散文观’,这不是我的成就,只是我的追求。”
此时的汪曾祺已年过七旬,看到作品集再版加印,读者还买账,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蒲桥集》能够再版,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不料现在竟成了真事儿,我很高兴,比初版时还要高兴。这说明有人愿意看我的书。”
文学需要市场,广而告之无可厚非,人们并不会责怪汪曾祺的“自卖自夸”,而他的谦逊和坦诚,着实让人感到可亲可敬。这就是文学大家的人格魅力。
编辑 高塬/美编 苑立荣/编审 许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