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而骄傲的勃鲁盖尔

作者:宋梦寒 来源:《读者校园版》

  当洪水终于退去,上帝走过来对挪亚(就是造了挪亚方舟的挪亚)说:“我把彩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大地立约的记号。我使云彩遮盖大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不再泛滥,不再毁坏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于是,当挪亚的子孙看到彩虹时,就会想起上帝的承诺,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在上帝的庇护下安心地繁衍生息。

  一天,忽然有个人说:“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万一哪天又来洪水了呢?”

  “可是上帝答应永远不会再用洪水毁灭世界了呀!”

  “我们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彩虹上啊!”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地上。”

  于是人们齐心协力,烧砖炼石,不但建造了氣势恢宏的巴比伦城,还建造了可以抵御洪水并能容得下全城人的高塔。然而,人类的行为激怒了上帝,他不愿意看到人类怀疑他定下的誓约,更不愿意看到人类脱离他的庇佑。上帝悄悄来到人间探查:“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由于无法再顺畅交流,人们只好丢下没建完的塔各奔东西了。这座通天高塔的名字叫巴别塔,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混乱”的意思,上帝让人们因为语言不通而陷入混乱和分离,以此来惩罚人类的自以为是。《圣经·旧约·创世纪》里的这个小故事给了许多画家创作灵感,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就画了至少两幅《巴别塔》。

  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风俗画家,关于他生平的介绍非常少,只知道他跟大多数北方艺术家一样去过意大利,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居住和工作过。《巴别塔》是他刚到布鲁塞尔定居时创作的。与通常描写圣经故事的绘画作品不同,勃鲁盖尔并不想表现神的力量,他更热衷于呈现建塔的壮观场面。在两幅《巴别塔》中,他都采用了饱满的构图和充满幻想的艺术手法。比如为了突出塔的雄伟,画家有意把人物、车辆画得非常小,并在未完成的塔顶画了云彩。这两幅画尺寸都不太大,但里面都有上千人在奔忙劳作,场面宏大且充满生机。对于塔的内外结构,画家也一丝不苟地进行了深入刻画,无论是梯形楼梯还是定滑轮等建筑机械,都在合乎情理的前提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细节的处理也十分精到。画面的右下角是港口和船只,远处是广袤的平原和密集的房屋,更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大海。画家通过前后色彩的冷暖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在第一幅画的左下角,工程总监带着士兵前来询问停工的原因,几名工人跪在地上陈述缘由,但貌似他们并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第二幅画中舍弃了这一戏剧化的场景,画家着力描绘了塔的壮观和坚固。第一幅画里塔的坍塌部分在第二幅画中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大完整也更有气势的外形。忙碌的人们沉浸在即将大功告成的喜悦当中,对于上帝的愤怒浑然不知,画中的欢乐祥和反衬出山雨欲来的危机。

  勃鲁盖尔的《巴别塔》的艺术魅力来自完美的细节刻画和丰富的色彩表现,被称为“非凡的现实主义杰作”。日本漫画家、电影导演大友克洋,于2017年对勃鲁盖尔的第二幅《巴别塔》做了全新的演绎,创作了《巴别塔之内》。在这幅画中,大友克洋把塔身像切蛋糕一样解剖开来,用与勃鲁盖尔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想象中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施工现场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勃鲁盖尔一生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农民和农村为题材,他擅长用夸张的造型和富于幽默感的艺术手法表现农村生活,因此被称为“滑稽的勃鲁盖尔”。但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农民,而且在他心里,艺术的尊严和艺术家的尊严至关重要。所以在有自画像的《画家与买主》中,他显然刻意强调了骄傲的画家和可笑的买主之间的对比。至于他画中朴实憨厚又笨拙木讷的农民形象,艺术史学家认为,这并非出于歧视和偏见,而是在他看来,乡村生活中的人本性更为真实。这种创作思想与莎士比亚的一样,就是在想表现人类的愚蠢时,他们更愿意取材于下层生活。

上一篇:创意     下一篇: 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