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画到光影——超级英雄沉浮录

作者:捉刀人 来源:读者校园版

  漫画知识储备的不足,使得长期以来美国超级英雄们在中国普通观众心目中的印象,仅限于“穿着紧身衣满天飞”。有一位朋友是美国漫画的铁杆粉丝,在去电影院看《复仇者联盟》的时候,一个小插曲让他感到百爪挠心。邻座女孩子问她的男朋友:“为什么复仇者联盟里没有超人和蜘蛛侠?”得到的回答是:“演员的档期调不到一块儿!”这位朋友恨恨地说:“我真想让电影院把电影停了,给他们开个讲座!”

  而想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从超级英雄的源头说起。

  美国漫画界有两大巨鳄:DC和漫威。DC旗下有超人、蝙蝠侠、绿灯侠、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组成了正义联盟;而美国队长、绿巨人、蜘蛛侠等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则隶属于漫威。每个超级英雄都是公司的“员工”,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漫画家可以离职,但超人却不能从DC跳槽到漫威去。这就是为什么超人和蝙蝠侠不可能去复仇者联盟串门的原因。

  即便同一家公司的英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集结到一部电影里的。比如,同样是复仇者联盟的成员,蜘蛛侠的角色使用权被漫威卖给了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而包括金刚狼在内的X战警则被打包卖给了20世纪福克斯。所以,版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两大人气角色将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复仇者联盟的系列电影里面。

  超级英雄们在漫画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成为影像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黄金时代(1978年——1997年):从紧身衣小丑到传世英雄

  20世纪70年代,《星球大战》中石破天惊的特效技术,让超级英雄们的飞翔梦在影片中成为可能。

  1978年,超级英雄中的超人,成为漫画改编电影的开创者。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堪称奢华,它的编剧是《教父》的作者马里奥·普佐,超人的父亲由“教父”马龙·白兰度出演。《超人》也成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真正“教父”,它和之后的《蝙蝠侠》成为DC的两大台柱。《超人》连拍4部,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也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真正的超人。

  而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蝙蝠侠》更是大受欢迎。蒂姆·伯顿最擅长的哥特范儿极符合蝙蝠侠的形象,很快掀起了一股蝙蝠侠热潮。然而,这两个电影英雄都“晚节不保”,拍到最后一部时,都成了商业制作的烂片。尤其是1997年蝙蝠侠第4部《蝙蝠侠与罗宾》虽然云集了乔治·克鲁尼、乌玛·瑟曼、阿诺·施瓦辛格等众多明星,却挽救不了它成为史上最烂超级英雄电影的命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再碰漫画改编这一题材。

  白银时代(1998年——2007年):“钱景”让英雄电影成就票房却输了口碑

  超人和蝙蝠侠的先后陨落,让DC和它背后的金主华纳兄弟公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手的缺席让接下来的10年成了漫威的天下。

  漫威的试水之作选择了《刀锋战士》,一个在漫威宇宙中并不太出名的角色。这部电影意外走红,连拍3部,也让漫威的腰杆从此挺了起来。他们开始像撒英雄帖一样把手底下的超级英雄“下嫁”给各大电影公司,银幕上一时风生水起,英雄辈出,其中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属《蜘蛛侠》。

  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让英雄们腾挪时不再显得那么假,因此,2002年的《蜘蛛侠》应运而生,在最先进的特效技术支持下,蜘蛛侠扯着蛛丝在高楼大厦间飘荡的场面华丽炫目而又充满速度与激情。漫画迷们惊喜地发现,画格上那些充满想象力的飞天遁地终于可以完美实现了!《蜘蛛侠》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它拿到了那一年的票房冠军,前景和“钱景”的双料保证,使超级英雄成了电影公司争相上马的大热门。X战警、绿巨人、超胆侠、神奇四侠……一个接一个的超级英雄不断出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

  不过,由于超级英雄电影所走的大片模式就是从漫画里拿出几个人物和桥段,然后按好莱坞的套路拍下去,千篇一律地飞来飞去和超能力对决让观众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电影公司应对这一现象的办法,竟然是换汤不换药并且加大剂量:《刀锋战士》的反派不断升级,第三部里大反派的能力完全就是神级的存在;《X战警》正邪双方的队伍不断扩大,以至于最后的变种人大战几乎成了古惑仔打群架……一副编不下去就硬造声势耍赖的派头!假大空的故事之外,另一个致命伤就是主创们基本上都是没看过漫画的,所以在他们的指挥之下,电影符合不符合原著不在优先考虑的范围,甚至脱离漫画胡编乱造:导演山姆·雷米认为蜘蛛侠彼得·帕克是一个高中生,发明“蛛丝发射器”太不符合常识(都已经是漫画了,需要哪门子的常识啊),于是让他被蜘蛛咬了之后,蛛丝直接从身体里喷出来(好像更不符合常识吧);《神奇四侠》第一部里的大反派毁灭博士是漫威宇宙里的一流高手,在电影里却被瞬间秒杀……

  2006年《X战警3》和2007年《蜘蛛侠3》两大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落幕,标志着白银时代的终结。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的现状令人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漫画电影?

  青铜时代(2005年至今):三大事件让漫画与电影亲密接触

  在白银时代的后期,漫画改编电影已经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两部电影的问世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降临:《罪恶之城》和《蝙蝠侠:侠影之谜》。这两部电影和2008年《钢铁侠》的诞生,可以称之为青铜时代三大事件。

  大事件之一:独立漫画崛起。除了漫威和DC两大巨头,美国漫画业还有黑马、Image这样的独立漫画公司,他们旗下的超级英雄故事更加反传统和重口味。在这方面,《罪恶之城》是其中的扛鼎之作,其画面阴冷、线条粗糙,大片大片的黑白画格之间突如其来的浓重色块,将黑暗和暴力发挥到了极致。漫画迷和作者弗兰克·米勒本人都认为,这部漫画不可能被拍成电影,然而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是这部漫画的铁杆粉丝,他近乎一比一地将画面复制到电影之中。《罪恶之城》电影一出,漫画迷们为之疯狂,这也促使一批真正懂得漫画的主创取得了话语权,漫画迷们再也不会为电影的胡编乱造而吐血了。

  大事件之二:超级英雄现实化。漫画改编电影的最大误区就是超级英雄们始终是木偶一样的存在,他们只知道打打杀杀。

  《蝙蝠侠:侠影之谜》的出现,彻底走出了这一误区。凭借《盗梦空间》为中国影迷所熟知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从头开始讲述蝙蝠侠的故事,就给蝙蝠侠布鲁斯·韦恩注入了很多的人性因素。影迷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有缺陷的英雄竟然可以如此丰满和动人!在此影响下,一批个性十足、有血有肉的超级英雄获得了漫画迷和影迷的肯定。

  大事件之三:漫画宇宙的建立。从2008年开始,漫威开始打造“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在主创人员的统筹规划之下,很多“彩蛋”被植入每一部电影之中,例如《钢铁侠》的结尾,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突然出场,跟钢铁侠讨论“复仇者联盟”;而《钢铁侠2》的结尾,神盾局科尔森探员发现了一柄锤子,引出了2011年的《雷神》……直到2012年集结成一部《复仇者联盟》,而在这部电影的结尾,漫威宇宙中第一反派灭霸的回眸一笑,无疑是在正告世人:这仅仅是个开始!

  漫威的高明之处在于:对普通影迷来说,这些彩蛋虽然暂时看不懂,但在不影响剧情的前提下,有了看新一集漫威电影的动力;对铁杆漫画迷来说,彩蛋的发现和解析,成了检验他们漫画知识的试题。

  漫威的这一创举意义深远,它以相互关联的几部电影构成一个极其强大的电影宇宙,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逼着你去看“全集”,甚至因此迷上电影背后的漫画。另外几大公司也开始有样学样地构建自己的宇宙。

  比如DC,2013年的《超人:钢铁之躯》里的若干细节暗示了蝙蝠侠即将出场,为2016年《超人大战蝙蝠侠》做好了铺垫,2017年左右,《正义联盟》也将登上银幕,成为跟漫威对抗的超级英雄集结。

  三大事件令漫画与影视的结合空前密切。观众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影,是津津乐道追看全集还是审美疲劳?下一个时代的电影,将会依仗什么样的方式开启……这些问题的答案,要交给将来的电影大工业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