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学老师,你服不服

作者:艾小主 来源:《读者校园版》

  近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何广平利用业余时间组乐队唱摇滚的视频走红网络,有学生看到后表示:“不知上课该怎么面对拥有这种技能的老师了。”除何广平外,网上还有不少“明明可以靠才艺,却偏偏搞起了学术”的大学老师走红,你服不服?

  重金属发烧友教授:何广平

  网上走红的一段视频里,一名摇滚乐手将束着的过肩长发解开,站在酒吧的舞台中央挥拨乐器,随着重金属摇滚乐的节奏大幅度地甩着头,台下的年轻人沉浸其中,跟着音乐“疯狂”起来……这个摇滚乐手是45岁的何广平。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专业是理论物理与量子密码学。

  1990年,何广平以广州市第8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从本科到博士,再留校任教,从副教授到教授。1998年,他以“何广”为名组建“暗疮乐队”,成为广州重型音乐的开路先锋。

  但何老师从不把吉他带到课堂,更不在学生面前提及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早前一段在网上流传的中山大学的毕业快闪视频,才让他的学生们见识到老师操起吉他、甩起头嘶吼“死亡重金属”的惊艳模样。

  虽然是个理科生,但何广平自幼对摇滚音乐异常“痴迷”。五六岁的时候他就通过短波收音机听摇滚乐,中学时开始尝试创作,大学时学习吉他,还找来专门的乐理书,学习对位学、声学以及作曲技法。

  在何广平看来,音乐与科研不仅没有冲突,反而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说:“我有几次在科研上遇到瓶颈却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正好遇到有排练或演出安排。于是我就把问题暂时放下,专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然后回到家洗澡的时候,忽然就想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了。”

  摇滚博导:陈涌海

  2017年,窦唯发布了新专辑《山水清音图》,在这张专辑中担任吉他手的,竟然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陈涌海。当年一首《将进酒》让他在网络上迅速爆红,而今他再一次“圈粉”无数。

  长发在脑后扎成一束,金属边框的眼镜架在棱角分明的面颊上,嗓音深沉沙哑、颇具磁性,这是陈涌海上课时的样子。“老师上课每小节以关键词的说文解字开头,援引诗词,让人耳目一新。我的半导体光学真的是音乐老师教的!”有同学调侃道。

  打开陈涌海的豆瓣小站,涂鸦作品、风景游记、哲思感悟,一一陈列其中。如此丰富多面的人生阅历,源自学生时期的积累。无论是童年时期跟随在电影院工作的父亲遍览佳片,还是高中时期受好友影响与音乐结缘,抑或是大学时期在课业之余苦練吉他、作词谱曲、组建乐队,都培养了他良好的艺术素养。

  不管是科研工作还是民谣创作,陈老师都不能容忍一丁点的拖泥带水以及虚假的东西。一如他的歌声,没有无病呻吟,没有伤情抒怀,没有离乡远行,有的是冷静的观察与乐观的前行。

  听着摇滚练书法:鲁大东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某个教室里,一节充满学术意味的书法课已然结束,几个学生却坐在座位上不愿离开。老师问道:“你们还有事吗?”“老师您给我们唱一曲吧!”一个学生喊道。

  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书法老师,怎么会有学生向他提出这种“过分”的请求呢?原来这位名叫鲁大东的老师,除了从事传统书法、篆刻创作的教学,进行现代书法的创作实践以及建筑设计教学外,还是摇滚乐队“与人乐队”的主唱,对生活与时代进行思考、咏唱、呐喊。

  有人也许认为,书法是安静的,摇滚是激烈的,但鲁老师说:“我是在激烈地搞书法,安静地搞摇滚。”在书法圈,鲁大东的摇滚唱得最好;在摇滚圈,鲁大东的书法写得最棒!

  真是“不会搞建筑设计的摇滚乐队主唱不是好书法老师”。鲁老师身上还有诸多其他标签:语言模仿学家、易经风水师、诗人、画家、佛教刻经学者,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

  爆裂鼓手科学家:倪辰荫

  白天他是实验室里理性的科学家,夜晚他是舞台上狂野的爆裂鼓手。

  倪辰荫,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光学工程专业教授,留法博士后。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乐队鼓手、南京理工大学电声乐团负责人。

  自1996年接触到鼓以来,打鼓20多年,倪辰荫历任南京多个乐队的鼓手。2008年,他所在的乐队夺得全国乐队大赛冠军,倪辰荫差一点因此成为指导老师李宗盛的录音师。

  自1996年初中时接触到鼓以来,倪辰荫几乎自学成才,主要靠听各种风格的音乐、看各路鼓手的演奏来学习打鼓。即使在学业繁重的高中,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他每天都要练习一两个小时,在不断地摸索中学习和提高。

  正如“贝斯大神”VictorWooten演讲时说到的,音乐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语言,它越过了正常的逻辑思维,直接向人们的心灵倾诉。倪辰荫在法国工作期间,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却能通过音乐与许多法国的顶尖乐手进行交流。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

  “我从来不会觉得工作和爱好之间会有冲突,专心投入在做的每一件事就好。”舞台、讲台、灶台——理想、工作、家庭,3个支点撑起倪辰荫动力满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