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帮助我们抉择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来源:《读者校园版》

  所有选择,都是生物化学计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就是:你觉得好的那就是好的,只要不会伤害到任何人,那你就去做。

  但是,这样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新技术的挑战。自然科学告诉我们:人类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自由的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由大脑和身体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机制决定的。

  简单举个例子。非洲大草原上有只狒狒,它看到一棵挂满香蕉的树,但是也看到离树不远处有一头狮子。狒狒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摘香蕉呢?

  这其实是一个概率计算问题:不摘香蕉,狒狒饿死的概率有多大?摘香蕉,它被狮子吃掉的概率有多大?

  为了计算这个概率,狒狒需要很多数据:

  香蕉的数据:香蕉离它有多远,有多少可以吃的成熟的香蕉。

  狮子的数据:狮子离它有多远,狮子的大小,有没有在睡觉,看起来饿不饿。

  狒狒自己的数据:能跑多快,有多饿,等等。

  收集了这些数据以后,狒狒开始用大脑计算。如果它感到恐惧,就意味着大脑计算出的概率说,你去采那些香蕉太危险了。如果计算出的概率告诉它,你应该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香蕉,这时候狒狒就会感受到勇气。

  也就是说,这个概率的答案在狒狒看来,不会是一个数字,而只会是一种感受。感受,譬如勇敢,譬如恐惧,不是用來写诗的,其实它是生物化学计算的过程。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人类所有的选择都只是计算的过程。

  大数据能帮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如果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并做出正确的计算,一个外部的实体就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它不仅可以预测你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甚至能够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大数据带来了权威的转移,权威正在从人的情感转移到电脑算法上。过去我们询问父母,我应该嫁给谁或者娶谁。而现在很多人告诉我们,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想和谁结婚就和谁结婚。

  在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如果我要从好几个潜在的结婚对象里面选择一个人结婚,我会去询问谷歌。

  谷歌会说:“你所有的E-mail我都读过,我有一些生物监测设备每天都在追踪你,知道他们对你的心跳起到了什么影响。根据数据,我建议你跟A结婚,不要跟B结婚。我太了解你了,我甚至知道你不喜欢我给你的建议。你想让我说你应该跟B结婚,因为B更好看。”

  以上设想只剩一个实证的问题。谷歌、亚马逊、Facebook会不会为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取决于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会发展到何种高度。但是一旦它们帮我们做出了更好的决策,我们就会进一步依赖它们,这样它们又有了更多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数据不一定正确地描述现实,但它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个时代征服世界。

  我们看到21世纪的世界正向着这样一个方向走去。我们越来越希望所有的大问题或者说艰深问题的答案,不再来自人类的感受,而是基于一些来自外部的数据处理系统做出的分析。

  当然这也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不是生活就可以精简成一个个数据呢?

  虽然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就是一切,但是我想现在还不能斩钉截铁地说,人脑意识的产生机制就是数据分析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可以精简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