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为什么拒绝“冰桶挑战”

作者:陈冰 来源:读者校园版

  当“冰桶挑战”成为既助人又乐人的慈善活动冲向全球后,发起地美国却给公务员泼了一瓢凉水,不许利用公职去谋取私利,哪怕这私利是慈善。

  美国总统奥巴马拒绝参与“冰桶挑战”的传播,并要求别的政府领导也当如此。据说美国国务院流传着一份备忘录,要求高级官员们不能参与“冰桶挑战”。美国国务院还向所有外交机构发送非机密电文,认为外交官参加“冰桶挑战”活动涉嫌“以公谋私”,违反了联邦法律。

  为什么行善施义有可能成为“谋取私利”?

  因为公务人员如果对美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协会组织的“冰桶挑战”活动予以支持,意味着对该组织的格外青睐和重视,有可能构成对其他慈善机构的冷落。参与“冰桶挑战”,意味着你可能点名某人来应战,而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准则中明确写着:“不能鼓动、指示、强迫或要求他人或下级从事公务以外或法律法规不允许的活动。”

  美国非常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尔顿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美国的建立。从此,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步入正轨,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如“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等,暴露了美国政府道德方面的严重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公务员道德行为的信任危机,促成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公务员道德法规,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1989年11月国会通过的《政府道德改革法》,首次为所有的政府官员提供了统一的道德行为标准;1991年颁布了《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在礼品、利益冲突、职权行使、兼职、职外活动等多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如规定雇员“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工作,都不能将政府的资源用于私事,包括不能将公家的电话、文具、计算机、车辆等用于私事”。2002年,美国联邦道德规范局公布了《行政官员道德行为准则》,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其中涉及互赠礼物、利益冲突、公正执法、为亲属就业提供便利的问题,以及滥用职权和外出活动的规则等。

  美国公务员道德准则中除了把接受礼品、行贿受贿视为“以权谋私”,同时也把不能公正履行职责看作以权谋私。比如准则规定,政府官员不应参与涉及的事项包括“可能会影响其家庭某一位成员的经济利益”,“或者他确定有关知情者会对他处理该事项的公正性产生疑问”。参与“冰桶挑战”活动,就可能让其他慈善组织有不公的疑问。公务员在参与中也可能捞到好处,比如提高知名度,从而在选举中得到更多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