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改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厦门外国语学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通过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从家校合作的视角来提升家庭会议的可操作性,帮助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模式更有效地在学生家庭落地。学校确定了家庭会议实践活动的定位和实施办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家庭会议实施方案,为学生家庭提供可操作的流程规范;通过家长工作坊和读书会,跟进家庭会议的开展,及时补充和完善家庭会议的实施方法,有效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善教养方式,为处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会议;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69-03
一、家校合作改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和需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不再事事征求父母的意见,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但是因为各方面能力还不成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表现出情绪化和自我否定的特点,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与此同时,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教养方法,不仅无法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反而引发了亲子冲突[1],加剧了问题的恶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来改善其家庭教养方式。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需要。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善能够给学生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当前,各学校积极尝试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读书会等家校合作形式向学生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要以集中式的理论学习、方法的讨论为主,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实践表明,只有搭建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平台,使家长在真实的亲子互动中聚焦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闭环,才能够帮助家长植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善教养方式,真正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二、家庭会议实践活动的定位和实施办法
家庭会议是基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温度提取法”所制定的促进家庭成员情感交流、提升沟通水平的家庭互动形式,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参加,在家庭内部范围所举行的有组织、有目的、有领导的家庭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彼此情感,讨论面临的困难挫折,正式表达个人观点,寻求理解和帮助,以期达成共识,进而增进亲子关系,支持孩子健康成长[2]。厦门外国语学校(下文简称“学校”)以家庭会议为切入点,从家校合作的视角来推进家庭会议的落地实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改进父母教养方式提供可操作的流程规范,提高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
(一)把握需求,多措并举启动家庭会议实践
学习状态、学业成绩是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关注的焦点,阶段考试前后是亲子冲突频发的节点。在这一阶段,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需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亲子沟通指导。学校心理发展中心根据这一阶段家庭亲子沟通的主要特点,精心设计亲子活动,通过“爱的五种语言”等工具,增进亲子双方相互了解,为家庭会议的实施作铺垫。
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围绕亲子沟通的主题设计心理课,帮助学生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介绍家庭会议的实践方法,了解学生对此项目的参与意向,澄清学生的顾虑,收集学生希望通过家庭会议达到的目标,并将学生在自我成长和亲子沟通中的真实需求,如“可以像大人一样作决定”“希望可以更了解自己,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表达心声”“希望家长更理解自己”“期待看到父母的改变”“能和父母像好朋友一样地谈心”“能自由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休闲时间”等反馈给家长,进一步提升家长支持孩子成长、参与家庭会议的意愿。
学校依托家长学校,构建指导和推进家庭会议活动的家校协作系统。学校德育科牵头制定了《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施方案》,为家庭会议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设计了《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践手册》,为家庭会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年段主任和班主任参与家庭会议活动的组织和推广,确保活动的落实。学校通过年段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介绍家庭会议的实施方案,邀请有意向的家长在与孩子达成共识之后,向学校提交家庭会议活动的参与意向书。然后,将有参与意向的家庭召集起来,成立家庭会议互助小组,帮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会议活动开展的相关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突破难点,细化方案,推进家庭会议开展
启动家庭会议活动之后,学生家庭根据《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施方案》拟定家庭会议议题,商榷家庭会议细则,开展家庭会议活动,并通过家庭会议记录单记录家庭会议的相关内容,及时反馈家庭会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定期收集学生家庭在开展家庭会议中遇到的问题,围绕家庭会议推进中的难点,及时总结并且细化对家庭会议活动的指导。学校和学生家庭从持续的互动反馈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提升,推进家庭会议持续有效开展。
围绕家庭会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突出困难,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施方案》,强调了开展家庭会议的两条重要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建立同盟而非改造对方
一般情况下,父母在家庭中处于强势的地位,因此家庭会议很容易成为针对孩子问题的讨伐大会,家长寄期望于通过家庭会议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会打击孩子参与家庭会议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如果孩子只要求父母改变而自己不作调整,也不利于解决亲子之间的分歧。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找到亲子双方的共同需求,形成对全体家庭成员都起效的决议,所有家庭成员都需要为共同作出的决议负责,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的行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亲子同盟。
为了亲子同盟能够更好地运转,家庭成员在面对分歧时,不能为了尽快作出决定而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当某一家庭成员不是真诚地接纳而是被迫同意某一决议时,会破坏整个家庭执行决议的动力,影响家庭会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在面对分歧时,可以暂缓作出决定,把重点放在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方面,通过建立平等尊重的同盟关系来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留出空间。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于问题解决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参与家庭会议的主动性,从而在稳定的情绪状态下积极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1)选择恰当的议题,凝聚家庭的向心力。家庭会议开始前,需要搜集家庭成员关心的事项和想解决的问题;在家庭会议的初期,可选择轻松、快乐的内容作为家庭会议的议题,如家庭菜单的拟定、假期安排、礼物选购等;或拟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议题,如把“控制手机使用计划”改成“生活平衡计划”,把“问题改正方案”改成“幸福提升计划”。
(2)每一次家庭会议开始前,全体成员回顾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轮流表达对于其他家庭成员的欣赏或感谢,为后续的讨论营造温暖积极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会议结束时,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如共享美食或者相互拥抱来为家庭会议画上句点,激发大家对于下一次家庭会议的期待。
(3)在开展讨论之前,家庭成员要围绕议题表达对彼此的关心,询问每个人对于此议题的想法、感受、需要和期待,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亲子双方不相互指责,不轻易对他人的提议作出对错判断。为了避免产生亲子矛盾和冲突,家长和孩子可共同商议在出现违规情况时,希望其他人用何种方式提醒自己。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醒无效后的“备用方案”。
在家庭会议实施过程中,学校心理发展中心不断根据学生家庭的反馈,围绕重点和难点细化方案、强化指导,不断完善家庭会议方案,帮助学生家庭在家庭会议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和家长养成沟通的习惯,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加强支持,提升家庭会议成效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庭互为资源,学校为家长提供互助的平台和家庭教育指导,家庭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案例,家长彼此之间也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互助团队。
在家庭会议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同步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坊和读书会,在帮助家长提升沟通水平和解决问题技巧的同时,及时跟进家庭会议实践的开展,邀请家长分享心得体会,及时答疑解惑,将学校和家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家庭会议实践效果。家长们通过工作坊和读书会,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心态,发展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智慧;家长们不再仅仅聚焦于问题,而是学会了从发展的角度去欣赏和鼓励孩子,树立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信心;家长们分享每一个触动自己的改变,在不断复盘中,教师和家长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提升了家庭会议的成效。
三、家庭会议实践活动实施的成效与展望
基于改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会议实践探索,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通过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从家校合作的视角来提升家庭会议的可操作性,帮助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模式更有效地在学生家庭落地。学校通过制定《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施方案》和《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家庭会议实践手册》,指导学生家庭成员明确家庭会议的要素和实施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会议实施方案,提供可操作的流程规范;通过家长工作坊和读书会跟进家庭会议的开展,及时补充和完善家庭会议操作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善了家庭教养方式。
由于各个家庭亲子关系情况不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伴随着活动的推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通过提供支持性的亲子活动方案、强化家庭会议经验交流、为部分亲子冲突严重的家庭提供个案咨询等服务,来保障家庭会议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米歇尔·伊卡德. 青春期关键对话:如何与你的孩子无话不谈[M]. 薛玮,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
[2]史若琳. 家庭会议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 中小学德育,2021(4):26-30.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