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家校沟通有助于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班主任家校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向化的倾向,告状式、责问式、说教式沟通等,导致沟通效果不好,学生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针对此,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非暴力沟通在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项,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家校沟通;班主任;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75-03
一、引言
(一)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沟通是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优化教育环境的关键[1]。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双方需要通过深度沟通来实现更好的合作,共同支持学生的发展。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经常需要就班内学生的状况与家长沟通,以达成教育共识,促进问题解决,助力学生成长。目前,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家校沟通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单向化的倾向,形式多是告状式、责问式、说教式等,即教师向家长反映问题,指责家长没有教育好学生,继而向家长输出各种“大道理”。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家长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其内心感受没有被看到,意见不被重视,沟通效果自然不好,结果往往是家长表面上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训诫,学生的问题看似解决了,一段时间以后又会故态复萌。
(二)非暴力沟通理论概述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是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它以同情心为基础,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积极的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2]。非暴力沟通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3]。观察:客观地描述你所观察到的行为或事实,不作任何评价、批评或指责;表达你的感受,可以是任何与观察到的行为相关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需要:探讨你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感受产生的原因,每个人的需要都是合理的,而行为只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请求:提出具体的、可实现的请求,邀请对方参与解决问题,请求不是命令或要求,要以一种邀请合作的态度表达出来。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分离[4]。它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倾听他人的需求,并寻找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继而通过同理心的沟通,减少冲突和暴力,促进理解与和谐。这一理论强调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通过关注和尊重所有人的基本人性,都有可能实现和平与共赢。
近年来,非暴力沟通除了应用于个人之间的交流,还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团体冲突、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社会正义等多个领域。研究表明,非暴力沟通技巧应用于家校沟通,有助于提升沟通效果,化解矛盾[5]。家校沟通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将针对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阐述非暴力沟通技巧在其中的运用。
二、非暴力沟通在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具体应用
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肩负着家校沟通的重任。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积极的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以同理心为基础的沟通方式[6],为班主任家校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路。下文将通过具体例子来阐述如何在家校沟通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
案例情景:小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班主任发现他在最近几次考试中的成绩有所下降,决定与小华的家长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让家长了解小华的情况并探讨解决方案。
非暴力沟通方式:
1.放下评论,如实表达所观察到的情况,客观、具体地描述学生的状况。班主任说“小华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处于中上,最近我注意到小华在几次考试中的成绩有所下降,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而不是说“小华最近成绩下降得厉害”。
分析:班主任如实讲述所观察到的事实,不做主观的评论和判断,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了指责和批评,避免了误解和矛盾,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家长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的言语,这类言语会触发其自我防御机制,家长可能会就此作出反驳、攻击等回应,不利于后续的沟通。
2.放下想法,关注感受。班主任说:“我对小华目前的状况感到有些担忧,因为我认为小华完全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觉得您作为小华的家长,肯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比我还要更强烈。”
分析:传统的家校沟通中,双方往往习惯表达想法而忽略感受,由此造成误解。当我们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关注对方的感受,合作才能达成。在案例中,班主任坦诚地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感受,同时也关注到了家长此刻的情感状态,让家长感受到被理解,化解了家长因孩子成绩下降而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3.放下问题,聚焦需要。班主任说:“关于此次谈话,我的目的是小华能够发挥他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觉得这也是您的期望。”
分析:传统的家校沟通中,教师注重向家长反馈问题,强调家长应负的责任。而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应坦诚表达自己内心需要,同时看到对方的需要,聚集解决问题。在上述谈话中,班主任真诚表达了对学生的希望,同时进一步共情家长,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4.尊重、平等,提出请求,邀请家长一起探讨解决方案。班主任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之前小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想与您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这次请您来,是想与您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小华提高学习成绩。我很想听听您对小华目前学习的看法,毕竟您作为孩子的家长比我更了解他。我们商量一下,看看如何帮助小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或许还可以听听各科老师的意见。”而不是单方面提出要求:“我希望您能加强对小明的监督。”
分析: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出具体的请求是关键。这些请求应该是明确且实际的,而不是空泛的,并且应该以一种正向和非强迫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首先肯定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家长看到自己以往的成功之处;然后,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单方面提出要求。
三、家校沟通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的注意事项
班主任在实施非暴力沟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以提高沟通的效果,促进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
1.保持同理心。始终以同理心对待对方,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特别是当自己的观点和对方不一致时,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不要打断,也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或作出评判。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指责和批评对方,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对方的防御性反应。
2.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避免含糊其词或使用可能导致误解的表述。关注解决方案,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停留在问题上。避免条件性表达,不要在表达需求时附加条件,例如“如果你……我就会……”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被威胁或被操纵。
3.保持开放性。对于对方的反馈保持开放的态度,即使是负面的反馈,也要尽量从中寻找可以理解和学习的地方。
4.学会复盘。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在每次沟通后,要复盘沟通的效果,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总之,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有助于提升沟通效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燕华. 家校沟通的艺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歇尔. 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M]. 阮胤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庞红卫. 非暴力沟通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
[4]余潇. 非暴力沟通在校园心理危机家校沟通中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6):24-26.
[5]曾小兰. 巧借非暴力沟通促进家校合作[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3):71-73.
[6]聂瑞虹. 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家校合作在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8):62-66.
编辑/于 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