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捍卫人性的必由路径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名火车司机。他向我讲解卢梭的爱弥儿、尼采的超人、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令我头晕目眩,震惊不已。于是20岁的我决定通过阅读,去安顿那颗“驿动的心”。

后来,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高山峡谷中当起了摄影个体户。晨露晓风凉,昏月离人归,我每天要在深山里独行10公里。没有游人的时候,我一个人安静读书,很容易就忘记了欢快的溪水和脚边觅食的松鼠。我阅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英文散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困惑不解之际,我喜欢凝视瀑布上空盘旋的苍鹰,或者欣赏逝者如斯的流水。阅读助我打开了不羁人生的秘密花园。

再后来,我成了学者,在大学教书,阅读是职业生活的内在环节。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像生活一样充满不确定性。有时人会厌倦生活的某个片段,或在某个片段厌倦生活本身。所以我会根据心境决定读什么书,或决定是否读书。

我后来在全国演讲,喜欢表达这样的观点: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人不应越来越像机器。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唯有融知、情、意为一体的智能体才可能有思想。我喜欢借助《安德的游戲》《诗云》《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科幻经典帮助不同学段的孩子理解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前者明白语义、自由和隐喻,后者受制于算法、算力和数据。

阅读是捍卫人性的必由路径。我有时感觉心灵在幸福中分裂,一半是调皮幻想的童心,一半是反思求真的诚心。我还期盼什么呢?老式火车没有了,火车司机失联了,布满我青春足迹的高山峡谷也在大地震中毁灭了。但那些书还在,其中的精彩人物和思想还在。我于是期盼人们以阅读保持对世界的惊奇,然后找到生命中比阅读更大的意义。

(刘莘:四川大学哲学与教育学教授、超星集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