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让学习走向灵动

朱梦茹

教材的课后习题明确了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了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指引了理解课文的思路。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教师需要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将其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一、巧借习题,提高学习主动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不仅展现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还可以为预习做准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花钟》一课时,课后练习的第三题考查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并整理内容,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内容。有些课后练习题是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完成的,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用习题,确保教学有效性

1.依“题”而制,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应认真研读课后习题并提出学习要求。以《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深入研读三道课后习题的要求,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不同的称象办法,发现曹冲称象所用办法的优点,并梳理曹冲称象的步骤,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①朗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几种不同的称象办法,并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为什么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遇事开动脑筋想辦法的习惯。②让学生对称象的过程进行排序,积累多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重点学习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③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到底”和“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其中,目标①和目标②是一个综合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复述故事的能力。目标③则侧重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要注重这三道习题的内在指向性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在学习中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

2.依“题”而问,提炼核心问题

在叙事类课文的课后,通常会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习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

以《搭船的鸟》一课为例,第一个习题是: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可以简化这个问题:“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我”对雨和鸟的细致观察有哪些?完成课后习题时需要分步进行,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首先思考前一个问题:“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当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时,再带着后一个问题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对雨和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这样的分析,形成一个清晰的主线。

三、深用习题,实现教学高效性

1.析“题”而设,培养语用能力

在许多课后习题中都设立了朗读、背诵、复述以及仿说等不同类型的习题。这些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语言能力。

以《四季》一课为例,课后第二题: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以下是教师设置的学习进阶活动:

①出示图片,讨论荷叶的特点。教师引导:“荷叶绿绿,荷叶圆圆。”

②读第二自然段,观察荷叶的图片。学生发现荷叶笑了,教师引导:“荷叶笑着说。”

③夏天还有什么景物?教师可以出示西瓜、太阳和丝瓜等图片,模仿“荷叶圆圆”说一说:“西瓜圆圆、烈日炎炎、丝瓜弯弯……”

④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季节模仿:“我喜欢__________,我会说:__________。”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将这一板块的教学拆分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之间密切相关,逐步推进,以帮助学生逐渐了解课文内容。

在这些类型的习题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

2.因“题”而读,丰富知识储备

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设计了许多需要学生联系文本展开的课后拓展训练,以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或故事为主,旨在让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提取和整合信息,锻炼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在《传统节日》一课的课后选做题中,学生需要了解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尽管并无统一要求,但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并帮助他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搜集图片和文字,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丰富而深入的阅读思考,并通过节日小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呈现他们的成果。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3.析“题”而导,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是学生实现个性化理解的过程,教师的独立分析无法替代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学生的解读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以《草船借箭》的课后习题为例:“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仔细阅读此题可知,括号内的两个问题是在帮助学生找到分析人物的切入点,因此,在解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感受诸葛亮有勇有谋、顾全大局的品质;再通过互动交流,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来解析周瑜的阴险。以此层层深入,剖析人物特点。这样解读习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还让学生有策略地阅读。

4.跨学科学习,相互渗透

不同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与音乐、艺术、表演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

如,在学完《西门豹治邺》一课后,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想法,教师利用课后选做题,设计了表演活动:先确立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合作,再介绍独幕剧本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场景,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让学生在文本中其他角色的空白处添加语言,再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各种学科知识,还能整合知识,发展创新思维,使课堂变得生动。

总而言之,课后习题是一座宝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语言发展和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关键。教师应将课后习题与课文视为一个整体,善于运用习题,让其真正发挥作用,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