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宋华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选择有趣的课文,传授不同的朗读技巧和播放优秀的朗读音频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引入情境: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呈现乌鸦喝水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在乌鸦喝水故事的情境中。二是示范朗读:教师选择重点句子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语音和语调,感受朗读的美感。三是分组朗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段故事进行朗读,并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四是角色扮演: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五是配乐朗读:教师选择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六是自由朗读: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故事进行朗读,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朗读练习。七是集体朗读:教师组织班级内的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朗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强化朗读技巧
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对于朗读来说至关重要,这能够增强朗读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以《明天要远足》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教师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是示范: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段正确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学会运用语音、语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在示范朗读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等。通过详细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在示范朗读时,教师应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聆听时产生共鸣。
二是模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或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从中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三是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如模拟一些情感场景,让学生体验高兴、悲伤等情感,练習不同的语音表达方式。
四是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提高朗读能力。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互评,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朗读的要点,调整语速和语调。学生要注意发音准确,尤其是对于生僻单词,避免发音不准确造成误解或影响交流。另外,学生也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起伏,注意音量和声音的变化,恰当地表达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自然。朗读时,学生还要注意节奏和呼吸的均匀,使朗读更加流畅。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挥朗读学习价值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语言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为了正确理解文章的语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明确文章的中心和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合理布置学习任务。首先,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内容。通过粗读和默读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教师再根据小壁虎的经历教育学生要顺应自然规律,遇到困难不要一直想着让别人帮忙,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渐渐成长。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文章,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调和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例如,文章用小壁虎的尾巴比喻自然规律,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例如“小壁虎遇到了哪些困难?”“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借来的尾巴对小壁虎有什么帮助?”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和遭遇,理解小壁虎的情感和行为,并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和意义。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及语言特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此外,朗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学习想法和疑惑,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并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四、在朗读时投入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时要投入自己的感情,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本,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挖井人的感激之情、对饮水的珍惜,以及对挖井人的教诲和警示。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语气和语调的调整,表达对挖井人的感激之情,可以使用上扬调或强调“挖井人”一词。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停顿和重音表现对饮水的珍惜和感恩,特别是在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时,可以重音强调“吃水”,以表达对水的珍视和感恩之情。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语气和语速的调控,表达对挖井人的教诲和警示。
学生在朗读文本时,需要投入感情,这样才能真正传递文本的意义,引起听众的共鸣,并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感情的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文本内容。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本所包含的情感,以此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教师需要加强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朗读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