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富俊 来源:《读者校园版》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天问》

  雚又称为“萑”,即今之荻。在国内常见,在有些地区甚至会侵入农地形成大片杂草。虽然荻植株丛生,但枝叶柔软平整,不似一般杂草芜乱,因此经常出现在历代诗词文句中。

  《九思·悼乱》之“菅蒯兮壄莽,雚苇兮仟眠”中的菅(芒草)、蒯(藨草类)为两种植物,从对仗工整的角度考虑,下句的“雚苇”也应该是两种植物。考证的结果“雚”为荻,而“苇”即芦苇。古诗词中荻与芦苇经常并提,除《诗经》之“葭菼揭揭”(葭为芦苇,菼为荻)与《楚辞》外,还有杜甫《秋尖八首》:“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以及宋代苏舜钦《水调歌头》:“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表示荻與芦苇必有相似之处:二者均为高大草本,植株可高达2米~3米;此外,二者均生长在水泽岸,常是原野湿地的景观焦点。

  荻在春季所萌之芽,称为“荻芽”,可供煮羮食用。夏季开花,秋季花序成熟变白,在萧瑟秋风中,植株摇曳生姿,常触动诗人敏感的心思而使其有所感发。例如,宋代无名氏《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清人邵长蘅《登吴城望湖亭》:“回首战争曾此地,荻花萧瑟隐渔舟。”【植物小档案】

  学名:Triarrhenasacchariflora

  科别:禾本科

  多年生高草本,高可达2米,有根状茎。叶扁平,宽线形,长20厘米~50厘米,宽1厘米~1.2厘米;叶缘具细锯齿,中肋明显。圆锥花序扇形,长20厘米~30厘米,主轴长度小于花序总长的二分之一;每条总状花序长10厘米~20厘米,穗轴不脱落;小穗成对生于各节,一柄长,一柄短,线状披针形,长0.5厘米;每小穗含两朵小花,仅一花结实,小穗基部有丝状长毛。颖果长圆形,长约0.1厘米。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亦产于朝鲜半岛及日本。

上一篇:唤醒芬芳     下一篇: 小小的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