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信常识”成为常识

作者:许崧 来源:《读者校园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被一桩桩怪诞的事情夺了眼球,简直是身不由己。那些被称为“热点”的事,之所以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被牵动,是因為我们为之动了感情。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动感情——欣喜、感动、震惊、愤怒,有时还有不可思议的荒谬。

  最近我参与了一个关于“回归常识”的活动,地点在重庆,于是想起了前不久重庆公交车坠江的那桩惨剧。这令我有机会认真思考了一下,我们的常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常识,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我们不需要知道核裂变的原理,不需要明白心脏外科手术的做法,不需要懂得量子物理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一样能过日子。但常识是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应该明白的事情,是我们从小到大为人处事的基本依据。以前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误会,有那么多没常识的人也长大成人了。

  在我的认知中,成长就是3件事:有常识,知分寸,敢面对。我很赞同武志红老师的“巨婴说”,但过去我总是认为那是“巨婴”不知分寸、没有担当的结果。现在看来,他们的问题的根本可能还是出在没有常识。

  常识之所以是常识,是因为其简单易懂,连孩子都能懂。连孩子都懂的事,偏偏许多成年人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无知,为什么?

  美国有一个带有玩笑性质的“达尔文奖”,每年颁发一次,主旨是表彰那些“因为愚蠢而主动把自己排除在人类基因库之外、为人类的进化做出贡献”的人,获奖条件是把自己弄死或者弄到丧失生育能力。这个奖项广受欢迎,每年都有很多人参与票选。

  2018年,以高票参选的有这么一件事:一个19岁的柏林小伙子因为跟女友争吵,大冬天把对方推到河里,觉得还不解恨,自己也跟着跳了下去,要把她摁在水里。问题是,他的女朋友会游泳,而他自己不会。姑娘很快游上了岸,只是有点儿失温,但很快就恢复了。小伙子则是被闻讯赶来的水警们拖上来送进医院的,在医院里挣扎了两个月左右,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死了。警方还怕他在最后的日子挣扎得不够辛苦,送了他一个故意杀人未遂的罪名为他送终。

  另一件达尔文奖候选事件就没这么简单了。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3月,当时纽约地区连降两场暴风雪,很多树木和电线杆倒在路上,警方在危险路段都设置了警示标志。有一个叫安东尼的大叔大概以为,警方在208号公路上设置的警示标志是用来练习绕桩的,便不顾危险,奋勇向前,结果轧到了带电的高压线,汽车起火,安东尼当场死亡。注意!重点来了——安东尼是一名电工。一个专门跟电打交道的人,要是他真没常识的话,恐怕很难活到35岁;但他恐怕也并不真的相信常识,因而也就活到了35岁。

  可见,有时候知道常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是相信常识就不那么简单了。

  任何一次意外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小事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些小事本身并没什么。公路上的一摊积水,一辆从对面驶来的不讲规矩、开着远光灯的车,正好是个弯道,车速又快了一点,司机还喝了点酒……拆开看,单个元素都不算什么,但凑在一起可能就是一场事故,后果可能很严重。你可以把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的原因拆成单个元素看看,有哪一个不是司空见惯的?只是它们这一次不幸凑在了一起。这一次,代价惨痛,或许总算让人们相信了一些常识。从此以后,司机师傅们的工作环境多多少少会有所改善吧。

  而我的内心其实还抱着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希望除了“不要去干扰掌握着自己命运的力量”,大家还能领悟到,常识是能够帮助我们的,是值得信赖的。

  我希望“相信常识”也能成为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