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警犬,没有警猫

作者:陈思萌 来源:《读者校园版》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黑猫警长》的片头曲陪伴了全国千千万万“80后”的童年。短短5集的故事里,黑猫警长就痛歼搬仓鼠、捉拿食猴鹰、智斗吃猫鼠,成了一代人心中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不过,与动画片里不同的是,猫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担当警察的角色。同样是备受喜爱的宠物,为什么狗已经在警界大显身手,猫却不见踪影呢?

  这个问题恐怕困扰了千千万万个小朋友。2016年,英国一个5岁的小女孩Eliza就向警局写信说,警察局也应该有警猫。她认为猫既善于发现潜在的危险,又能够爬树和捕猎,还不会迷路,甚至可以救助人类,所以猫一定也能当个好警察。

  警察局局长真的回了信,表示会认真考虑她的建议。我们今天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军犬、警犬,却没有军猫、警猫。一群特立独行的猫

  怎样才能当一个好警察?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得学会服从。所以,能当警察的动物,往往是高度驯化的。

  尽管部分国家也曾用过一些特别的动物用于军事目的,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特殊训练的宽吻海豚、加利福尼亚海狮等,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被警界认可和大规模应用的动物只有警犬和警用马。

  时间的魔法肯定起了重要作用,狗和马已经被人类驯化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跟人类相处当然比其他野生动物靠谱。

  但问题是,“猫主子”进入到人类生活中也不晚,虽然比狗晚,但远早于马。

  大约15000年以前,一群狼发现人类在狩猎和野营后会留下一些食物的残渣。作为交换,这些狼逐渐成为人类的哨兵和守卫。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狼逐渐变成了早期的狗。

  现代考古学家发现,在9500年前,塞浦路斯的墓葬中就有人和猫合葬。当时的人们开始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但饱受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的骚扰。这些啮齿类动物引来了野猫。为了在捕食啮齿类动物的同时能够得到庇护,野猫也进入了人类的村庄。

  而直到5500年前,马才开始被哈萨克斯坦地区的人们所驯养,并用于获取奶制品和骑乘。

  与狗和马不同的是,尽管与人类一起生活了几十个世纪,猫却并未被完全驯化。

  驯化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化和等级制度。早在远古时期,狗的祖先——狼,就是高度社会化的群居动物,不管捕猎还是迁徙都是集体行动。狼群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稳定的社會结构和等级制度。头狼负责教育、引导和保护狼群的其他成员。

  而马更是纯粹的社会化动物,数千年来,野马通过群居来相互交流和抵御外敌。为保持群体的稳定性,马群内部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进食和享受其他资源的顺序都由等级决定。

  利用狗和马的社会性,人类使得它们把人视为群体内的领导者,服从人的命令,从而实现对它们的驯化。

  猫的社会结构则完全不同,你在了解每一只个体之前,无法确定它处于哪种社会结构之中。它们的社会结构取决于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若无繁衍或养育小奶猫的需要,猫可能会离群独居。但它们也可能会组成小团体,甚至可能会生活在很大的群体中。

  猫群的构成与食物多寡、性别比例以及它们各自的个性都有关系。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社会结构中,等级制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它们也难以听从同类或人类的命令。猫只是碰巧成了宠物

  从饮食结构来看,猫原本也是没有机会成为家养宠物的。

  与所有猫科动物一样,野猫是天生的食肉动物,它们有发达的犬齿和短消化道,代谢能力有限,只能消化蛋白质,因而野猫几乎不吃植物。

  此外,它们还需要不断补充牛磺酸来维持身体健康,饮食中缺乏牛磺酸会导致猫的视网膜出现问题,甚至失明。如果没有牛磺酸,猫的心脏机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牛磺酸的主要来源正是肉类。

  但是,古代人类长期处于食物短缺的状态,当时的人驯化动物往往只考虑其实用性。以中东为例,农业革命时驯化的动物包括牛、绵羊、山羊、鸡等,主要是为了获取肉和牛奶。

  纯粹食肉的猫和同样急需蛋白质的古代人类显然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人类不可能在农业社初期会主动选择猫作为家庭宠物。

  最靠谱的推论是,农业社会初期的人虽然容忍了猫接近他们的生活,从而使得野猫变成了家猫,但并没有驯化它们。因此,狗和马等动物融入人类社会并适应被人类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但最初家猫的出现完全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中国也有相应的资料印证。《诗经·大雅·韩奕》中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把猫、熊、虎并称,说明当时的猫仅仅只是野猫,尚未被驯化。

  其他迹象也表明了驯化程度的差异。自从接近人类社会,狗的交配权就完全被人类控制。人类通过持续的选育干预,使狗不断地向人类所期望的特性发展。

  目前被狗类繁育协会认可的狗狗品种已经超过400种,既包括泰迪等宠物犬,也包括马里诺犬等广受欢迎的警犬,狗狗们的体型、外形、能力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比之下,猫被人有意识的选择性繁育的时间甚至不到200年。今天生活着的10亿只家猫中,超过97%都是随机繁殖的,我们所说的一些纯种猫,有些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繁殖培育的,大多数猫的体型和特性差异并不大。

  除了驯化程度低,“猫主子”们文能卖萌混吃混喝,武能捕猎自食其力。虽然身怀捕猎绝技,但它们执行任务只是率性而为。

  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发现猫对我们想象中的它的本职工作——捕鼠的积极性都不大高,只有在限定区域内投入大量的猫,才可能杜绝鼠患,而且还得时不时以牛奶作为奖励,“猫主子”才有动力捕鼠。

  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猫,干什么都这么随性,当然也就没办法指望它为警察叔叔们鞠躬尽瘁了。猫的能力并不适合当警察

  除此之外,猫本身的能力也让它们不能胜任警察的职责。

  作为警察的帮手,狗和马被相中的能力主要是搜查和骑乘。骑乘方面猫肯定不行了,而且在搜毒、搜爆、搜救方面,猫似乎也没那么厉害。

  对动物来说,搜索能力主要依靠的是嗅觉,猫的嗅觉虽然远胜于人类,但还是比不上狗。

  家猫的嗅覺要比人类强14倍,但狗的嗅觉则比人类强1000倍。这还不算狗中嗅觉最灵敏的,嗅猎犬种的嗅觉比人类强100万倍到1000万倍。寻血猎犬的嗅觉甚至能比人类高出1000万到1亿倍。相比之下,猫当然算不上最佳帮手。

  当然,也并非绝对如此。美食之下,必有勇夫,喵星人中也有特例。2002年,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检查站收养了一只名叫Rusik的猫,主要搜查被私运的鲟鱼和鱼子酱。

  由于能力出众,它很快就取代了其他警犬。但Rusik这样的猫毕竟可遇不可求,它搜查的内容也十分特殊,对立志加入警察行列的猫来说,并没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国外也有军事机构希望利用猫体型小、行动隐蔽的特点协助他们执行任务,不过并不是作为警察和执法者,而是作为间谍。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启动过一个名为“听觉Kitty”的项目,计划通过训练间谍猫来监控克里姆林宫和苏联的大使馆。通过手术,兽医在这些猫的耳道中植入了麦克风,在其颅骨底部植入小型的无线发射器,中央情报局可以通过这些猫悄无声息地记录周遭的一些声音。

  这项耗费1600万美金的项目在1967年被终止,随后项目宣告失败。2001年,中央情报局在解密备忘录中总结道,他们坚信能够训练猫咪们进行短距离的行动,但鉴于种种因素,“对(情报)目的来说,它是不实用的。”

  不过,堵死了当警察的这条路,爱猫人士们也不用太难过。回到开头,英国的警局就表示,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他们决定招募英国第一只警猫。

  不过,他们也没想好该让这只警猫负责什么工作,如果没事可做,警局可能会将这只猫当作吉祥物供起来。

  也许是受到了Eilza的启发,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特洛伊市也招募了一只名为甜甜圈的小警猫,它唯一的任务就是为其他警员带来快乐。

  看来,警猫的“正确打开方式”终于被找到了。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世界,萌就足够了。毕竟,生而为猫,就可以卖萌为生。

上一篇:单独中的洞见     下一篇: 罪恶感还是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