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清末的小书童

作者:郑春 来源:《读者校园版》

  如果穿越回清朝末年,你(历史学家钱穆)会被扔进江苏省无锡县的水乡小镇。你家作为祖上曾“阔过”的大家族的一支,耕读传家,书香不断。

  你于1895年出生。为什么是这一年?纯属巧合。如果非要硬扯,那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甲午战争。

  你7岁上私塾,离家有5里地。同宗伯父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伯父的儿子外,还有先生的儿子,加上你哥和你,一共就4个学生。

  先生先让你每天认20个生字。细想起来,私塾对学生的要求真是吓人,现在的常用汉字不过3000个,是大学毕业生要求达到的水平,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也就要求认5000个字。第二天,老师忽然又让你认30个生字。稀里糊涂的你居然完成了。好,再隔一天,40个!你又完成了,不知是因为怕老师还是真聪明。最后居然涨到每天认七八十个生字,都没难住你。

  上课期间,你憋不住尿去了趟厕所,先生把你叫过来,问:“为什么离开座位?”你无话可说。老师在你的手心狠狠打了10下,从此你不敢离座去小便,有时便会尿到裤子里。

  父母知道后也不敢找先生的麻烦,老老实实地等到年底去谢了师,来年将你转到其他私塾。没过多久,新的先生病了,这时你迷上看小说,从早看到晚,9岁时你差不多能背完一部《三国演义》。读过的书都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人格的养分。

  1905年,你被送入新式小学。新式小学由私人创立,分初级和高级,学制各4年。你哥和你分别考入高小一班和初小一班。校主一般是当地乡贤,他们经商致富后从事的三大公益事业就是:办学校、开诊所、建报馆和图书馆。

  学校以祠堂为校舍,右侧房是教師办公休息室,左侧房是一位从县城来的老师的宿舍。你打小就讨人喜欢,常跑到老师的宿舍蹭书看,除了古典名著,还看林纾翻译的《天方夜谭》等。

  那时学校的文史老师很好请,都是宿学硕儒,最难请的是体操、音乐等科目的老师。你的体操老师曾求学上海,其实是革命党人;音乐老师华倩朔曾留学日本,书法、绘画都好,编写的音乐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畅销全国近20年。

  暑假也有兴趣班,在苏州教中学英语的老师回乡办了一个讲习班,教各体古文,从先秦到晚清,每个时代都选几个代表人物,每人再选一篇代表作,包括经史子集共30余篇。用现在的话说,大约相当于一个暑假读完了《古文观止》。过去“读书”的概念和现在的完全不同。每个字的形音义都要弄懂,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你坚持了一个暑假,思想发生了质变。

  1906年,你的父亲去世了,那时你哥18岁,而你才11岁。家境更加困难,亲戚建议你哥去打工贴补家用,被母亲断然拒绝。母亲不识字,但见识高远,对于她的不易,你年岁越大就感受越深。后来只要一想起母亲,你就忍不住落泪。

  由于聪明勤奋,你连跳两级,跟你哥只隔一级。1908年,你们学校一共有9人考入刚创立的常州府中学,包括你哥和你,这在当时实属荣耀。小学体操老师与你同宗,知道你家贫,为你置办了行李。小学的校长派人专程送新生到校,在县城中转期间盛情款待,你吃到了平生最好吃的一顿饭。

  顺便说一下当时尊师重教的风气。音乐老师华倩朔同时在苏州的一个中学兼课,每周往返。通常下午四五点时,他的船在渡口停泊,镇上的人沿岸行注目礼,仿佛迎接神仙下凡。

  常州府中学的新生可直接考二年级,你哥和你都被录取了。你哥考虑到家庭困难,考了免学费、一年制的师范班。

  学校规定,各科须满60分才能升级,每年发证书,具明各科课程、老师姓名、考试分数,由各科老师盖章、学校监督签名。

  这里的课程非常丰富,有激发学生创意的图画课、结合时政信息的地理课、偶尔超纲的数学课、生动风趣的国语课,还有英文、修身、历史等教学相当规范的课程。

  素质教育同样抓得很紧。学校课余特设游艺班,分为多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你们那个大家族有专门的戏班子,为族中的喜庆宴会唱昆曲助兴。你从小就好这口,于是选了昆曲组。笛、笙、箫、唢呐、三弦、二胡、鼓、板等乐器,还有生、旦、净、丑诸角色,老师都能一一教授。你居然学了小生,唱《长生殿》中的郭子仪。你的业余兴趣很广泛,箫吹得好,还是围棋和象棋高手。

  当然,你也有毛病,比如抽烟。你的很多同学都抽烟,那时就是这个风气,你爸抽鸦片,你哥抽烟。你哥让你去买烟,买来了就奖励你一根,久而久之,你也跟着抽上了。

  就这样,在如此美好的教育环境里读了3年多,眼看就要毕业,你又不安分了!

  你们班集体讨论,想让学校次年不开修身课,改开希腊文,推举包括你在内的5名学生代表与学校谈判。希腊文很好学吗?中学生学一年希腊文能干什么?去希腊旅游啊?实在令人费解。

  5名学生代表与学校监督交锋3次,没能获得批准。于是,全班学生以集体退学相要挟。监督让学生填写退学申请表,你傻乎乎地第一个填。监督有意留你,说你填写不规范,不批准退学。你居然当众大声责问监督,要怎么填才算规范。监督不得已,只好告诉你怎么填。你照此填了,后面的学生却都不填,结果你就退学了。

  监督真是好人,你都这样顽劣了,他还写信告诉你哥,推荐你去读南京私立钟英中学。你去了不到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遣散全体师生。于是,你的最高学历只能是“中学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