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演技

作者:闫晗 来源:《读者校园版》

  都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注重细节,可在食物上,却不怎么讲究,道具分分钟让人出戏。剧里的菜太假,比如贪官赵德汉吃了两集的“炸酱面”,只有白面条没有酱;陈海请老同学侯亮平吃饭,准备的“一大桌子菜”居然只是切成条的黄瓜和胡萝卜;一再被下属称赞“好吃”的侯亮平做的饭,也没让人觉得有食欲……这部剧的食物走的是“性冷淡风”,和主角两口子的感情戏一样让人提不起兴趣。

  

  想證明一个人是厨艺高手,需要有实实在在的镜头展示,没有相应生活经历的导演和演员展示不出来。《饮食男女》里郎雄准备家宴的几分钟蒙太奇,处理起食材如行云流水,像武侠一样耐看,令人垂涎欲滴,可与《舌尖上的中国》媲美。

  美剧里充满冰冷的都市气息,食物基本不会让人产生“看上去好好吃”的想法。亚洲地区,普遍比欧美更注重吃。日剧里吃饭总有一种仪式感,认真吃、认真喝,就是对生活最大的恭敬。日剧《侠饭》的主角是会做饭的黑社会老大,详尽展现了“大哥”如何把方便食品做得色香味俱全,显得“人设”既酷又温柔。韩剧《请回答》系列里也不乏堆成山的食物,但对中国人来说,泡菜还是缺乏吸引力。要说下饭还数香港TVB剧,充满烟火气息,逛街、拍拖、谈判、坐牢、住院,无论什么情节都可以吃东西,“你饿不饿,我下碗面给你吃”已成为经典台词。

  其实电视剧里,面条并不是受欢迎的道具——“哧溜哧溜”地吃起来会发出声响,面条放久了会坨,演员吃面条的表情也有点狰狞。只有喜剧演员才会通过吃面条来进行夸张的表演。陈佩斯早年有个吃面条的小品,就讲演员拍一场戏NG多次后,最终吃掉了一桶面条——其实侯勇演的赵德汉也吃掉了四五碗没滋没味的白面条。比起面条,剧组更喜欢给演员准备米饭,重拍可以再盛一碗,不像馒头花卷,咬了一口下一条就得换新的。

  我妈看人家吃东西的戏,常常觉得“做演员多有福气”。可电视剧里的鸡鸭鱼肉很多都是假的——要反复拍摄,颜色形状变了观众会看出来的;拍吵架掀桌子的戏,塑料菜也不会摔坏。《甄嬛传》里有一场戏,是安陵容夹菜给皇上吃,她夹了一只虾,陈建斌放进嘴里一咬,牙差点硌坏了——那虾是塑胶做的。

  让演员真吃的戏更不是美差。杨紫在《欢乐颂》里演了个“吃货”邱莹莹,吃巧克力派的出场戏,一共吃掉了11个巧克力派,因为反复拍了11条——对于怕胖的女演员来说,一定很痛苦。刘德华贵为“天王”,在拍电影《盲探》时还吃过馊了的鸡爪——上午10点买的,等到下午5点拍时已经馊了,可还是要装作吃得很香……

  会吃,也是用实力证明了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