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中的植物

作者:潘富俊 来源:《读者校园版》

  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九章·惜诵》

  菊在秋天才开花,《埤雅》说:“菊本作鞠,从鞠,穷也,花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意思是说入秋后多数植物的花均已凋落,只有菊花独自盛开,因此才称为“鞠”,后来逐渐演变成“菊”。《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称菊为秋菊。菊在《九章·惜诵》中与“江离”并列,也属于《楚辞》中的香草。

  菊花以黄色为正色,刚开始栽培时的菊花花朵小,黄色小朵的菊花才是古人所说的“真菊”。王安石《武夷》诗:“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满地金所指的菊花就是“真菊”。真菊的茎为紫色,气香而味甘,可摘食做羹。白菊和紫菊直至唐朝才出现,如李商隐的诗《九日》:“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宋代菊花栽培风气大盛,菊譜相继出现。至今,菊花品种已多达两三千种。

  菊是重要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古人栽植菊花的目的,原是供作药用,后来才发展成观赏之用。菊花也可制成饮料,据传服用菊花有延年益寿之效。从西汉起,每逢重阳节人们都有饮菊花酒的习惯,一般认为与《离骚》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有关。

  【植物小档案】

  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

  科别:菊科

  多年草本,高50厘米~150厘米,全株密被雪白色茸毛;茎基部常木质化,略带紫红色,幼枝略具棱。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近心形,长5厘米~7厘米,宽3厘米~4厘米;边缘有粗锯齿,或深裂成羽状,背面被覆白色茸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茎3厘米~5厘米,总苞3~4层,绿色,被覆白色茸毛;舌状花为雌花,位于边缘,白色或黄色,管状花两性,黄色,位于中央。原产于中国及日本,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上一篇:“犯傻”的瑞士人     下一篇: 旅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