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Butler

作者:黄书祺 来源:读者校园版

  编者按:本文作者黄书祺是我刊校园通讯员,2015年作为仅有的两名中国籍学生之一,被成立于1884年的英国圣斯威辛学校录取。她文采飞扬,勤于练笔,在国内读书时就先后获得过许多荣誉。近期,我们特约黄书祺同学为我们记录她的“行走英格兰”之旅,相信大家一定会从她的笔下领略到多姿多彩的英伦生活。

  英格兰的6月是雾气氤氲的雨季。和Ms Butler告别的时候,空气中缭绕着极似故乡梅雨的气息。

  Ms Butler是我的EAL老师——EAL是为国际生专门准备的一对一英语课程,除了作为校内语言辅导中心之外,也算一个小小的心理诊所。Ms Butler将后者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刚来的那个秋天,不算太冷,她喜欢穿着一件深紫色的碎花布衫和黑色丝裤在教室前迎接学生,她留着一头棕白参半的鬈发。教室被布置得很温馨,两张小沙发,上面躺着一只泰迪熊玩偶。我抬头,看到墙上一张漂亮的世界地图,“China”用红色的漆涂得晶莹透亮。

  Ms Butler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是游戏课。我其实是很急的——英语已经这么落后了,为什么不利用宝贵的EAL课补一补呢?可她就是一点儿都不急。先做个crossword(英国一种传统的填字游戏),再来念个顺口溜儿,我舌头打结,Ms Butler就领着我一句一句慢慢读。

  后来,和一个学姐聊起来,她笑着说:“一周就上半个小时的课,你真当EAL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

  “两个月以后,你会发现其实语言根本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文化。

  “EAL的实质,一是让你逐渐适应这里的文化。二是让你意识到,英语不是一门那么糟糕的语言。”

  可是学姐的想法在第二堂EAL课上就被我彻底否决了。一上课,Ms Butler就开始向我介绍英语里三种不同门锁的不同说法。我听着一脸茫然:这还不够糟糕?

  Ms Butler便笑:“你能把如此神奇的中文都学得很好,英语就是小case啦。”

  我慢慢意识到,Ms Butler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情缘。

  她年轻的时候和丈夫云游四海,五大洲、四大洋自然都去过,光是在上海就待了十年。那个喧嚣繁华的城市流动着“日不落帝国”不曾拥有的人世冷暖。Ms Butler记得,有一年春节她和丈夫、女儿在一家中国餐馆吃饺子。外面下着大雪,孩子欢天喜地地到处摸红灯笼,餐馆里的人们每个都是喜气洋洋的一身红。干杯,醉归,都是这片天地般的情怀。“很多人不懂,”Ms Butler叹口气说,“中国是个多棒的国家啊。尤其是食物,英国哪里比得了?”

  Ms Butler也记得2008年的一个冬日,在杭州河坊街的一家小吃店前,队伍排得老长老长,她等了大半天买到半只吴山烤鸡。路人看见,纷纷想和她合影,正在啃鸡腿的她便满嘴油光地笑了起来,摆着“剪刀手”。

  去年中秋节,一个高年级的姐姐提议给全体中国孩子办个派对,Ms Butler作为high house(一幢宿舍楼)的生活老师立马拍手同意。我们到达high house厨房的时候,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火锅、月饼、肉丸、饺子,还有可口的蜂蜜柚子茶。Ms Butler举起杯子,笑道:“Happy Mooncake Day!”

  杯面倒映着一轮圆月,光色淡淡的。

  闲暇的时候,除了和我聊聊我在house里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英语课有没有困难,Ms Butler还常常告诉我以前她环游世界的故事——在法兰克福遇见一条黑白相间的流浪狗,在埃菲尔铁塔下伴着塞纳河吃烛光晚餐,还有在中国西北资助一个贫困的小女孩。她给我看了那个女孩的照片:很秀气的脸蛋,清纯的目光让人心疼。Ms Butler依然在和她通信,明信片上没有文字,只有一幅画、一张笑脸、一个签名。

  我们一直不清楚Ms Butler要离开的原因。

  听说那是一个很冷的下午,Ms Butler得到自己无法留下的消息。她当时正在去镇中心的路上,准备给中国孩子买些汤圆——春节快要到了。

  最后一堂课上,Ms Butler装得若无其事。她在下课铃响后,递给我一本书,是英文版的《简·爱》。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相信,我们有时无法选择自己爱上什么。对人,对一个国度,都一样。”她说。

  问她接下来的生活计划是什么,她笑笑说,如果不是年迈的父母就住在温彻斯特,她想回中国。大不列颠的乡野固然好,可中国平常百姓家的生活,才是她向往的。

  我默默地帮Ms Butler把一箱箱词典、课本搬到楼梯上,清空办公室。望着她的背影,想起告别的聚会上,high house的女孩们讲述着她的故事,一边笑,一边泪流满面。

  Ms Butler朝我挥手,偷偷抹掉眼泪。她见我还盯着她,笑着喊道:“Go!Go!”转身便消失在了漫天的雨幕中,发间的白光若隐若现。

  英格兰的六月是雾气氤氲的雨季。

  他乡的烟雨,路过的旅人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