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稿费

作者:李开周 来源:读者校园版

  关于古人的稿费,顾炎武列过一个清单:司马相如给陈阿娇写《长门赋》,600个字,得铜100斤(汉时一斤有258克);杜牧给韦丹写《韦公遗爱碑》,500个字,得绢300匹;韩愈给韩宏写《平淮西碑》,1500个字,得绢500匹;皇甫湜给裴度写《福先寺碑》,3000个字,得绢1.8万匹;白居易给元稹写《河南元公墓志铭》,1400个字,得铜钱70万;杨大年给寇准草拟委任状,里面有一句话写得好(这句话只有8个字),寇准额外付银200两……

   如果您对汉、唐、宋三代的物价有所了解,并从购买力角度一一换算的话,您会发现稿费最高的猛人是皇甫湜,这人一个字6匹绢,折合人民币2340元;稿费最低的则是司马相如,一个字43克铜,折合人民币1.5元。其他几位的稿费标准大致介于一个字16元到1200元之间。

   而司马相如一个字1.5元,放到今天也绝对不能说是衰人。幸好史书上记载的永远不会是历史的全貌,皇甫湜等人的稿费高,并不代表他们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稿费都高。比如说,宋朝有一个人叫方回,给人写序,平均每100个字只有5文钱的稿酬,按当时的物价,每天写一篇千字文,挣的钱刚够吃饭。我怀疑高稿费的皇甫湜们只是非常鲜见的非主流,而方回这等低稿费作者,才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代表人物。再说,即便那非主流的一小撮,也并不能总是享受高稿费。明朝艺术家徐渭,在杭州的一个衙门当师爷,替领导写过一篇只有600字的《镇海楼记》,领导谢他纹银220两,按当时的购买力折成人民币,一个字竟有136元。可是我阅读徐渭的日记,发现他成名之后依然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请不起保姆,穷得当裤子。为啥?因为一个字136元的机会只有那么一回。

   唐宋时期稿费最高的文体有两种,一是委任状,二是墓志铭。宋太宗在位时,翰林学士写一篇委任状,至少能换10匹绢;如果给富商或大官写一篇墓志铭,至少能得铜钱50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