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诗人
作者:朱子庆
来源:读者校园版
面对下面这首风格端雅的英译汉诗《游泰山》,如果纯粹从英文来读,绝难想象原作是如何“打油”: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乾坤颠倒
沉重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译者庄重禅是一位喜欢中国文化和诗歌的外国人,他尤其崇拜此诗的作者,也就是上个世纪初统治山东的大军阀张宗昌。张宗昌的原诗如下: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美丽的误读!张世勤指出:“这样一译,这诗便有了向上的主题,外国人崇拜也就不足为奇。这充分说明,在所有的文字作品中,诗是最难译的。”这是对作品过度阐释的一个典型例证。如此过度阐释有一个好处,就是译者和作者都超惬意、超满足。就这一点而言,“最难译”绝非诗之过错,而恰恰是诗的优点。难译的前提是难解,难解之诗最能激发译者的创造力。
不过这要有一个前提,即热爱。热爱诗人,热爱诗歌。张宗昌所赢得的这位“粉丝”何止是热爱他,还“很崇拜他”,这就更上一层楼,就不只是各花入各眼,更兼情人眼里出西施。阅读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个人到如此境界,滋味岂不美妙?
话说到这里,我想指出的是:当今的现代诗创作颇为人诟病(谢冕曰“病态”),固然有着诗歌自身的原因,读者也难辞其咎。作者、读者同为现代人,而现代人乃是一种乏爱又乏味的人,能分润于诗歌的感情少之又少,遑论崇拜?
世人都晓唐诗好,殊不知唐人是多么热爱诗歌,热爱诗人!
上一篇: 我为什么不让孩子读史书 下一篇: “中国制造”需要一个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