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从此,我们一起幸福地看图画书

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尾,经常是——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那些和孩子一起走上了看图画书之旅的家庭,往往也会体验到“从此,我们一起幸福地看图画书”的美好感受。

在《父母必读》杂志和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的“优秀童书排行榜TOP10”进行的第二十年,我们回归初心,从头出发,想回答一些关于图画书和亲子共读的基础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孩子是怎么“看”图画书的?

了解孩子看图画书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图画书,也有助于我们更了解孩子。

看图画书,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成人在看图画书的时候,往往是文字优先,但其实,图画书里图像传递的信息在很多时候是比文字更丰富的,或者说,图画书是一种由文字和图画契合在一起的读物。所以在这个时候,有文字阅读优势的成人反而会忽略图画的信息,而孩子恰好是只会看图画,所以他能看出其中的很多细节,看到很多成人“看不见”的内容,比如他会注意到图画书中那些并不是主人公的角色的动作、表情,注意到画面中的色彩变化,注意到一些作者有意为之却经常被成人忽视的小装饰,等等。这是为什么孩子要反复地看或者让你讲一本图画书的原因,因为每次他都能在图画里发现新的“秘密”。

孩子是“走进”图画书里去看的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本图画书很有意思,书里画的小鸟、猴子、大象、长颈鹿、袋鼠、犀牛都能用自己独特的能力吃到苹果,鼠小弟却一直吃不到。很多孩子看到这儿都会为鼠小弟着急,也都会替鼠小弟想办法能吃到苹果,如果他认为自己想的办法很高明,会非常激动、开心。

实际上,这时候孩子是和鼠小弟有共鸣的,因为他们平时也要依赖大人才能做很多事,所以他在看这类图画书的时候是非常投入的。也可以开玩笑地说,他是把这事儿当真了,把自己完全地放在了图画书里。所以,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好的图画书时,并不是他在简单地看一个故事,而是在深度地参与图画书中主人公的体验。这也正是验证一本图画书有没有儿童视角的方法。

孩子能把图画书“看”很久

读图画书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图画书连接在一起。就像松居直曾经说过的,好的图画书实际上是在非常真实地反映你和世界的关系,反映着孩子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读了图画书的孩子,会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他读过的图画书联系在一起,甚至他还会把图画书中的主人公当成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代言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每天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但其实这些书对他的影响,或者说它的示范作用、引发的思考,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酵。通过读图画书,孩子是在扩展自己的人生体验,在不断地进行人生探知。

如何为孩子选书?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一份“靠谱”的书单是必要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做“优秀童书排行榜”的原因之一。图画书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好的图画书和质量平平甚至是劣质的图画书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需要专业人士先为大家做好筛选。至于那些优质的图画书,其实对于个体的孩子来说,又未必是完全适合的,因为就像吃东西一样,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一样,他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要也不一样,所以说选书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推荐书单和个体使用之间的平衡点。

在好书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我们在20年“优秀童书排行榜”中推荐过的图画书,一定都是好书。我们每一年的榜单,也会充分考虑到这些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但是父母在给孩子看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他不那么喜欢,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一个书单里的书是孩子一读就一定会喜欢的,但是父母可以在这些好书中,再去找到自己孩子真正喜欢的书,这是一个过程,其实也是亲子共读中最有趣、最有挑战性部分。比如父母可以先根据孩子的阶段兴趣点去选书,比如孩子在某个阶段喜欢恐龙,那就先选一些有恐龙元素的优秀童书,然后再慢慢延展孩子的兴趣点,比如有的恐龙的书也涉及太空、建筑、数学等。这样不断拓展,孩子爱看的图画书会越来越多,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

必须要“看”到经典图画书

总体来讲,我认为至少要让孩子“看”到多一些的经典的优秀图画书。也许孩子在刚接触时表现得不是特别喜欢,我们也不用纠结,至少让他看一看、翻一翻、读一两遍,实在不喜欢,先去读他喜欢读的也可以,要保持好的心态。给孩子选书有时候像给孩子做饭,他可能会特别喜欢吃几道菜,或者在某个阶段只喜欢吃固定的几道菜,但我们不会让孩子天天吃一样的菜,我们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到营养更均衡、种类更丰富的菜肴。在给孩子挑书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如此用心、投入精力,但这种投入,本身就会让生活变得很有趣,要享受这个过程,才能把它做好。让孩子接触到经典优秀图画书的方式,不限于购买,带孩子到图书馆、绘本馆或者阅读推广机构,都是好的办法。

孩子为什么要看中国原创图画书?

中国原创图画书起步晚,但进步很快。2015年开始,我们在“优秀童书排行榜”评选中专门为中国原创图画书创设了榜单,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原创图画书进入公众的视野,被父母看到,然后把它们带到孩子们面前。

必不可少的“营养”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那么我们提倡让孩子读中国原创图画书,也是一个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过程。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必须要了解祖先的传承,需要领悟并延续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气质。

可能有些中国原创图画书还没有做到让孩子一看就特别喜欢,读起来能哈哈大笑,但是它们也应该是孩子阅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还是用营养举例,孩子会有喜欢吃的东西,但还有很多有营养的东西,我们也要让孩子吃到,尤其是这种营养必不可少时。

天然的亲近感和共鸣

一方面,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者们和出版社都在很努力地做出好书。比如蔡皋老师的图画书就非常优秀,书里那种关于民族特有的情感和特有的视觉审美,放在世界上,也是最好的表达。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把这些书带进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看到,或者说要多用一些心思帮助他理解到这类图画书的美好。其实,孩子和很多中国原创图画书是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共鸣的,这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这种亲切感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比如看到水墨丹青的画面,听到故事中诗词里的那些韵律,看到那些乡村城镇的场景,因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土地,是他们的故乡和祖国。

我耗费了很多年即将完成的《原创图画书阅读与精品》一书,就是想通过对中国原创绘本作者的访谈和对作品的分析,帮助大家充分地认识优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好在哪儿,为什么让孩子读到它们特别重要。

用什么样的心态和孩子共读图画书?

我们不要把亲子共读当成是一种养育负担。其实,在和孩子共读图画书时,如果父母足够投入,就能在图画书中发现很多美好,让你有种重回童年的幸福感。图画书还能帮我们重新审视童年,甚至疗愈童年创伤。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定的创伤。在成长中,我们经常会选择有意识地忘记,但伤害是一直在的。但应该庆幸,我们有了孩子,于是有了一个重返童年、重新审视童年的机会。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读那些美好的图画书时,我们会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能体会到,孩子有一种很强大的生命力,在激发出我们的能量,让我们能去拥抱童年时不完美的自己,也有能力修补当时的缺陷或修复童年受到的伤害。图画书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和孩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确实对成年人有心理疗愈效果。可见,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而读图画书,我们是在自己帮自己。

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去享受共读过程,我们会非常感激有个孩子,然后庆幸自己有借口去读这么多美好的图画书。这也是我自己成为父亲之后的一个非常强烈的体验。

希望所有和孩子共读图画书的家庭,都能像童话故事中所说的那样——从此我们一起幸福地看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