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一家名为Nippon Fundation的私人财团在今年4月宣布了一笔5000万美元的捐赠,受赠方是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密涅瓦大学(Minerva University)。款项将在未来10年内支持该校在东京建立一个全球轮换城市的据点。如进展顺利,东京在2025年秋季学期会进入该校学生的轮换城市名单。
让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在4年间辗转全球多个不同城市学习和生活,是密涅瓦大学2014年建校时就订立的规则。学生们会在在旧金山驻留第一个完整学年,并完成基石课程,在其余城市则每个会有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轮换。每到一个城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会租住在一起,自行设计并参与基于当地资源的实践项目,体验不同的城市文化,上课则全部通过在线课堂完成。
师镕棋今年21岁,是密涅瓦大学2022级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暑假前,他刚刚结束第一年在旧金山的基石课程,即将升入大二。下一年轮换,他将去到中国台北,“期待在那里接触更多各地优秀的思想与人脉,搭建自己的国际网络”,师镕棋说。
颠覆传统认知中大学生活的全球轮换,只是密涅瓦大学创办时提出的诸多教育创新之一。2012年,创业者本·纳尔逊(Ben Nelson)拿到硅谷风险资本Benchmark C apital 2 500万美元融资,创立了Minerva Project。这是一个旨在通过新理念和技术改变教育的商业机构,两年后,作为奉行Minerva Project创新教育理念的样板学校,密涅瓦大学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
某种意义上,密涅瓦大学可以被视为创业公司Minerva Project的第一个产品,当然,也是最特殊的产品。这所大学从许多维度颠覆了传统美国大学的运营模式、招生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估方式。2019年,Minerva Project将密涅瓦大学的运营权移交给密涅瓦研究所,由后者独立管理,定位为私立非盈利高等教育机构。
颠覆,但并不意外
在密涅瓦大学核心创始团队2017年出版的《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密涅瓦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一书中,“第一性原理”被反复强调。这个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意指找到系统中的最基本命题,并以最优路径实现。在密涅瓦大学的逻辑中,这个基本命题演化为让学生获得切实有用的实践性知识。
密涅瓦大学一切看起来具有颠覆性的改革措施都围绕这一原则展开,在大众熟知的大学之外从头设计了一个新的教育生态。具体而言:
密涅瓦大学认为传统大学将大量成本用于校园建设、设备配置,造成学费高昂,是教育平权的一大阻碍。所以它不建造实体校园,也没有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和体育馆等设施。密涅瓦强调体验式学习,在每一个轮换城市,校方会提前租好公寓,与当地图书馆、高校实验室、体育馆等社会机构达成协议,协助学生使用。
密涅瓦大学不认可传统大学普遍臃肿的行政系统、终身教职体系和学费补贴科研等惯例,因此不设终身教职,只与教师签订最长不超过3年的合同。从创始届的仅7名教授,到目前拥有52位教授,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密涅瓦的师生比为1∶13,而教师之外的工作人员总共才60人。所有教职人员均可持有MinervaProject的股票期权,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取决于教学和以学生为导向的服务水平。
密涅瓦大学认为通过传统的标化考试和流程化申请的公平性和筛选效率有限,因此设计了一套在线测试和申请系统,用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申请者无须提交SAT和ACT成绩。
密涅瓦大学认为学生应该习得的不是某个具体内容而是一种基础的思维习惯和实践技能,其课程设计聚焦4种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考、有效沟通和有效互动,指向统一的一年通识教育、两年专业教育和最后一年自主制定学习路径,即学生要在最后一年确认自己感兴趣的大问题,并完成一个项目实践。
密涅瓦大学不满传统大班讲座式授课,认为效率低下,它实行“翻转式”教学,高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主要功能从讲授转为引导,所有课堂均实现20人以下的小班研讨式教学,所有学习表现计入考核,考核期限贯穿4年,同时没有任何常规意义上的考试。
对于密涅瓦的所有创新设计,密涅瓦大学创始院长、首席学术官StephenM.Kosslyn认为是得益于“没有历史包袱和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因而可以从零开始设计”,但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上述绝大多数改革都针对传统大学教育最常被人诟病之处,每一个念过大学的人都能够感同身受。
真实的用户体验
对一所创新型大学的实践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亲身体验过的学生应该最有发言权。
不同于传统大学把知识切割成学科或者专业传授给学生,在密涅瓦的第一年,所有学科会系统性地被分成四大类,即四门基石课(形式分析、实证分析、复杂系统和多模式交流)。
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s)是学生们普遍都很喜欢的课。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复杂系统的概念、规律和分析方法。举例来说,在复杂系统框架内,一个典型的问题可以是,生态系统、神经系统、国际政治系统或者交通系统之间是否有什么相似之处?它们都由独立的个体组成,并且这些个体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规则与其他个体互动,进而产生系统层面的涌现行为。
“原来我会觉得一台电脑就是一台电脑,通过这节课,我看到它不只是电脑,而是一整套供应链网的集合体。看一个人,一家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切的背后都是一种结构,很多时候,你所看到的只是系统中的点。”师镕棋说。复杂系统的课程给予了他看待和思考世界不同的方式。
如果“叶子”是具体知识的实例和应用,温柔嘉用“藤蔓”这个词来形容四门课紧紧缠绕在一起,且完全分不清界限的感觉—在一门课上学到的新知识或者技能,几天后又会出现在另一门课上并能得到新的应用。
温柔嘉是密涅瓦大学自然科学专业的创始届学生,两年半前与同学一起在伦敦创业,业务方向是研制一种为轮船减少碳排放的装置。她表示,密涅瓦大学带给她最大的改变是学习态度。
“我从小就非常习惯于临时抱佛脚,期末考前半个月开始把书来回刷三遍然后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在仅有的时间内,我必须作出取舍:是投机取巧拿一个高一点的分数,还是踏踏实实学一些有用的东西即使它们不一定能给我带来更好的成绩。”温柔嘉说。但密涅瓦大学没有任何试卷形式的期中或期末考试,也没有一个可以占很大分数的期末论文,各门课的成绩都是一整年下来每一次课堂表现和每一项作业分数的累积。比如,课上的每次发言或者课前的作业如果用到了教学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授们会根据此次表现来打分。同时,第一年统一的基石课程采用“动态成绩”——直到大学毕业时学生才会获得最终确定的成绩,并且是4年分数的累计。也就是说4年的课程之中,第一年仅仅是知识“启蒙”,随后的高年级专业课程仍然会不断提供练习这些基础知识的机会。
新的打分模式,让温柔嘉的关注点从“分数”转到了“真正学到的东西”上,不再担心某一次能拿多少分,更在乎自己到底弄懂了没有,不再需要在“拿一个更好的成绩”还是“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之间权衡——它们本该是一致的。
在密涅瓦时长1.5小时的课堂上,老师只会发言5到10分钟,剩余时间会由讨论主导。教授随时会抛出一个问题,点名同学来回答。在线教育系统没有关闭摄像头的选项,所以学生需要用心应对随时抛来的提问和高密度的讨论。
密涅瓦大学的课程设计
Vicki Chandler是一名生物科学家,也是密涅瓦大学的核心创始成员之一。她曾担任密涅瓦大学自然科学学院院长,也担任过密涅瓦大学的首席学术官,负责密涅瓦学术和教育内容设计。“我过去四十年一直在使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并从科学家、研究者和领导者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我真希望在我出生时就有人把这些方法介绍给我,而不是自己摸索,那会更容易一些。”Chandler对《第一财经》杂志说。“所以我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从头开始设计新课程的能力都很认同。你知道,要在一所成熟大学里做出改变真的很难。”
10年间,密涅瓦大学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比如基石课程中原先设定的一百多个HC(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Concepts,可简单理解为知识点和技能点)现在精简到了七十多个,以求“更加与现实世界的需求相贴合”。
此外,建校早期,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基石课程后的学习路径,但现在,这种模式也有有所调整,学生进入三年级和四年级专业课程前,必须在二年级修完主要核心课程。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这四门核心课程就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和地球系统——然后再更深入地挖掘感兴趣的科目。
招生和录取方式也有一些经验迭代。最突出的是评估系统“申请三部曲”的搭建,题库每一年都有更新。面试环节被“家庭讨论”(family discussion)取代,学生和家长要共同参与密涅瓦的面试。
“我们不会在面试中问‘为什么是这所学校’‘为什么是这个专业’这类传统问题,而是会聚焦学生和家长本身,以及材料所呈现的特质是否与密涅瓦相匹配。我们也会关注在抛开父母身份之外,作为一个个体,学生的家长对创新教育和教育理念的真正看法。”密涅瓦大学亚太地区招生主任Vivian Zhao说。
在申请中,“Minerva-fit”(与密涅瓦的适配度)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不是一所适合所有人的学校。与传统学校需要提交个人陈述的文书不同,密涅瓦会用一套叫“申请三部曲”的系统来筛选适合密涅瓦的学生——好奇、有创造力、自我驱动性强。除去基本的个人信息,申请者需要回答6个自己在高中期间最引以为傲的个人成就,并在限时挑战中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思维逻辑、创新和表达能力。
密涅瓦大学与传统大学对比
“每一个题目都限时,从7分钟到25分钟不等,并且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更多的是考察一个学生高中阶段作为一个人积累的综合实力、如逻辑思考力、创造力、推理表达能力、瞬间爆发力以及抗压能力。”Vivian Zhao对《第一财经》杂志说。测试题目不像标化考试题目,可以通过刷题刷到高分,更多依赖即兴发挥。出题人甚至会问:如果我们整个社会沉到了地底下,你觉得会有哪些变化?或者,如果给你一双筷子,你能想到哪些使用方法?
就像一个漏斗,拥有“Minerva-fit”特质的学生会被这套系统筛选出来。目标不同、无法适应这套系统的同学会选择退出。根据密涅瓦大学给出的数据,每年的留校率在95%左右。
在师镕棋看来,密涅瓦的学生是一群“非躺平者”。他们彼此能感知到与同伴在一起跟与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时不同的磁场—有趣、好奇且拥有强烈的自驱力。“我们之间的聊天都很有营养,参加了什么活动,有什么突破,学到什么东西的心得,或者又拿了什么奖。每次都会有新的成长和感悟。”师镕棋说,“这与那种‘我从哪个名校毕业’的聊天非常不一样。大家更像是一同成长、一起上进和思考的伙伴关系。”
从情感上来说,毕业之后,学生们就失去了据点。但对于大学的“家”到底在哪里,他们普遍认同是在旧金山,那里是学校总部,也是他们度过第一个完整学年的地方。多名密涅瓦大学的学生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他们对于一所学校的依恋纽带,并不来自于一座校园实体本身,而是一种对于密涅瓦群体和人的归属感。一方面,同学之间大多互相认识或打过照面。另一方面,全体的跨国流动带来一种“战友”情谊,一起从一个国家搬到另一个国家,一起办签证,一起订机票,一起在不熟悉的地方学习怎么买菜和坐公交车。
“在7个国家生活和学习后,我能体会到这段经历带给我的独特价值。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现在的我会更欣赏并倾向于结识那些拥有开放思维、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马苑宁对《第一财经》杂志说。他2023年从密涅瓦大学毕业,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担任研究助理。
某种意义上,密涅瓦赋予学生的是一个“市场化”环境—学校干预得很少,获得什么取决于学生的实力可以拿到什么。把课上完后,其他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匹配和安排。适应这种方式的学生会热爱这种自由度,不适应的学生会抱怨学校给的太少。“学校教会我的一点是,你不会做一个东西,那你就没有它。它不会给‘喂’给你任何。不同年级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学生社团没有真正的激情很难组织起来。”师镕棋说,“如果你想要一场足球赛,那就自己发群公告,自己组织。如果你害怕或者没那么想要,你就没法得到它。”
一家创业公司和一所大学
2019年,密涅瓦大学在国内有过一轮广泛的媒体报道,因为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公开披露领投了与之相关的Minerva Project的C轮融资。该轮融资实际发生在2018年8月,资本方包括字节跳动、好未来教育和一个韩国联合财团等,总额约5700万美元,全部为亚洲基金。
实际上,中国公司对这个教育创新项目的关注始于2014年—MinervaProject创立两年后,密涅瓦大学招生的第一年。当年10月,3个来自中国的投资方领投了B轮融资,分别是TA L(好未来)教育集团、真格基金和涌金集团。
注资完成后,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先后加入了学校董事会。
多数媒体报道都把密涅瓦大学直接当成了中国资本的投资标的,严格来讲这是一种概念混淆,因为密涅瓦大学对外是永久非营利机构属性,除了捐赠,不允许接受商业投资。但如前所述,Minerva Project是把密涅瓦大学作为公司教育创新的一个模板,类似一个样品,而且是当时唯一的样品,投资人的投资决定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们对学校的认可。
回到创业公司Minerva Project本身,公司官网首页对“What We Do”的表述为:我们为现有教育机构制定学习创新战略,设计与众不同的新项目,并从头开始建设新大学。管理团队在公开场合并不讳言自身的商业属性,向合作学校提供技术服务和to B授权是其主要盈利来源,偏向项目制,类似为传统学校提供某种教育创新改革的咨询服务。Minerva Project会按照具体的合作方式,向学校收取课程开发和IT系统固定专业服务费+输出课程数、服务学生数的可选规模收费。
Minerva Project的商业表现与融资节奏密切相关
密涅瓦大学日常教学中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Forum™是Minerva Project最核心的产品之一。从使用界面看,它与如今广泛使用的视屏会议软件类似,Minerva Project宣称该系统由硅谷顶尖工程师团队与教育专家合作研发,在远程的小型研讨式授课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把控和对学生课业的完整评估功能也被视为该平台的核心优势。
Minerva Project的首个授权合作201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落地。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合作项目HKUST-Minerva ScholarsProgram,每学期通过Minerva Project平台完成两门课程的修读,教授来自香港科技大学,Minerva Project则提供课程内容和教学转型相关的师资培训、系统支持等。学生毕业后获得香港科技大学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项合作确认的同一年,Minerva Project完成了自己的C轮融资。此后,Minerva Project的合作伙伴阵营不断扩大,在美国、欧洲、中东和墨西哥都落地了合作项目,并且开始开发高中课程,与合作的学校尝试创新的高中教学。
另一边,作为非营利机构,密涅瓦大学至今仍保持着相对精简的组织架构和不为教学之外的任何额外事项投入资金的准则,社会捐赠和学生学费是它仅有的两个资金来源。公开报道显示,Netflix创始人里德·黑斯廷斯就在2023年1月向密涅瓦大学捐赠了2000万美元以支持其运营。
密涅瓦大学创办时的宣传点之一是低廉的学费和多样化的财务资助。学校官网显示,2024年入学的学生每年的费用约为44380美元,其中包括不必直接支付给校方的5000美元生活费用(预估)。对比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最新发布的2023年至2024年高等教育学费报告,如将所有学杂费、生活支出合并考虑计算,美国公立和私立四年制大学学生的州外平均年花费分别为46730美元和60420美元——密涅瓦大学的费用确实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密涅瓦大学特别强调校方会根据每个国际学生具体的家庭状况提供助学金,这些形式包括小额学生贷款、在校工读机会以及助学奖学金,以确保有资质的学生不必因财务状况而无法就读。减免程度依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决定。至于在实际操作中,依据不同条件能减免到什么程度,《第一财经》杂志未能通过此次采访获得明确信息。有学生提及校方会要求学生每年向学校提交家庭的财务状况,以此确定其下一年学费。
新式教育发起的挑战
围绕“专业化知识”的教育构建是目前大学教育形态的逻辑起点。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19世纪工业化时代对于大量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但是,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传统大学专业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理论和现实脱钩。自1990年代罗伯特·巴尔(Robert Barr)和约翰·塔戈(John Tagg)的《从教学到学习:一种新的本科教育范式》发表后,教育界就掀起了一场范式革命。“以学生为中心”成为目前国际上实现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主张关注学生如何学,而非教师如何教——学生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要培养的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让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密涅瓦大学不是第一所加入这场实践的大学。在这之前,欧林工学院在2002年开课,以探索创新的工程教育和教育体验转型为目标。“欧林三角”的课程框架就立足于跨越工程教育、企业管理和人文社科三类学科的界限,以项目化的方式教学。从首次招生至今,每年招生人数维持在70至80人的范围。
Minerva Project的融资历程
无论欧林工学院还是密涅瓦大学,都摒弃了传统大学庞大的躯体,拒绝填鸭式的大课教学,采用小班研讨课,校园袖珍或是彻底消失,招生人数也少,主打对学生的“精雕细琢”。
斯坦福大学则在“斯坦福大学2025”项目中发出拷问:当下的大学模式还能适应未来吗?AI时代,在高中教育之后,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
在斯坦福的设想中,未来学生甚至不需要A、B、C的成绩单标码,而是以大数据的方式呈现实时动态的“技能值”成绩单,展示学生正在学习什么,到底学会了什么,以更清晰地呈现的“技能等级”。这些信号均展示一个结果:新式教育试图从各个角度创新,挑战路径依赖下僵化的大学教 育。
密涅瓦的试验仍在继续。自2014年创始届学生入校至今,密涅瓦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千名。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是小有成就的创业者,有的进入了学术界,有的暑假间隙刚在非洲做完可持续农业的田野调查,也有的因为不适应这个系统而选择转学。
硅谷基因、网络大学、规模有限、利益诉求不明等……当初外界对这所大学的质疑如今仍未完全消失,创新教育的成效仍有待更长时间维度的观察。而若从个体出发,密涅瓦大学的教育模式的确更适合主动性强、有冒险精神的人。选择一条与他人不同的未知的路,意味着某种开拓的可能,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不仅是教育,任何创新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