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拐角处的两个女孩

作者:吉安 来源:《读者校园版》

  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从不会感伤,也不懂得自卑。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照样意气风发地在全校同学面前发言;我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答不理。虽然张小凡的成绩比我的好,但在同学们的眼里,她不过是个除了学习好、长得漂亮,便再无可取之处的女孩。

  这样的比较,周围的人时不时地会提及,而且我总是被褒扬的那一个。可是,没有人知道,我从心里讨厌这种比较。因为“农村女孩”的字眼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有谁会相信,我极力在外人面前张扬出自信和豁达,不过是为了掩饰我心底的胆怯与自卑。我的父母,是从农村迁移到这座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皲裂紫红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

  每个周六的下午,我总是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100米的拐角處等我。父亲那么爱我,他当然不知道我在躲他。其实,我只是想等同学走光了再去见他,因为我不想别人看到那一瞬间我的尴尬与躲闪。

  但还是有一个人,会让在教室等待的我感到烦躁憋闷。她就是张小凡。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其他人都走了才离开教室。但这是她一向的习惯,即便是在平时,她也是赶在宿舍快要熄灯的时候,才悄无声息地推门进去。她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利用不多的时间,总结本周学习的知识。而我,在她均匀的呼吸声里,一边哗啦啦地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可是,张小凡总是把要做的事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她照例是轻扬着下巴,视线冷静淡定。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静寂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便安稳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每次父亲远远地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响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一步步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那个张小凡:如果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长时间。虽然父亲没说什么,但我知道,其实每一次他都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等我。只要张小凡拖延1分钟,那么,父亲就会多等我1分钟。张小凡,你真讨厌!

  几个月后的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习以为常地向学校百米外的拐角处飞奔。到达拐角后,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辆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和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的朴实男人,正笑着说着什么。男人在发动三轮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吃力,最后是张小凡跳下车去帮忙,车才发动起来。我在张小凡转身上车的那个瞬间,迅速地扭过头来,催促父亲快走。

  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拐角处的男人,你认识吗?”父亲沉默了片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了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出来拉些散活。他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着,他都不肯,说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我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突然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明白了她在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明白了我和张小凡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当父亲躲在拐角处,默默维护着我的自尊时,该是何等的失落和寂寞?而这些,年少虚荣的我又何曾想过?

上一篇:我与结巴的战争     下一篇: 那些梦想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