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里的心理健康课

作者:闫红玲 来源:《读者校园版》

  不久前,正在英国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带回来一封信。

  我看完信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有必要吗?信中说的是,学校将请专家来为学生做心理压力方面的聊天测试。为帮助家长理解,信中还列举了几个最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的因素,比如父母中有人去世或父母离异造成单亲家庭、孩子患重病或残疾、学习压力大、处理朋友关系困难。学校在信中提醒家长,请根据自家情况为孩子选择其中一两项进行测试。

  对于在中國长大的我们来说,给5岁的孩子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听起来实在有点儿“小题大做”——儿子一星期只写一次作业,通常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其余时间都在玩,从哪儿来的压力?为了敷衍老师,我随便选了两项就交了。但后来的一次经历让我明白,学校做这件事,并不是在做表面文章。

  那天,儿子所在的班级组织孩子到森林里认识大自然,因为孩子们太小,有时间的家长也被号召一同前往。我在等车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走到老师面前说:“我妈妈今天不能和我一起去,我很伤心。”老师马上把她揽在怀里说:“别伤心!我来抱抱你怎么样?”

  这段听起来很普通的对话,却让我一下子意识到学校给5岁小孩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和调解疏导的必要性——它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从小培养一个重要的习惯:在遇到人生中那些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独自伤心抑郁,而要寻求帮助,打开心结。

  在英国的小学课程里,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必修课程,需要上课、交作业,不是可以随便对付过去的“副科”。

  儿子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地理、历史、宗教课,然后就是健康与发展课。

  小学一年级健康与发展课的作业,是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特质”——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或者写一写自己感到最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感觉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

  在我看来,布置这些作业无非是为了一件事:引导孩子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

  这门课程和相关辅导会一直持续到高中。我的女儿已经是高中生了,她初中和高中的学校都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愿意,他们随时可以找老师聊天,内容绝对保密,甚至连父母也不会知道。

  我在想,中国的中小学生与英国同龄人相比,压力只会更大。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也应该被当成一件与学习成绩同样重要和严肃的事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