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帝叫外卖

作者:李开周 来源:《读者校园版》

  宋太祖过生日时仓促叫外卖

  宋朝也有圣诞节。当然,这个圣诞节跟现在的圣诞节不一样,那时候的圣诞指的是皇帝的生日。宋朝十几个皇帝,每个皇帝的生日都不一样,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有自己的圣诞节。比如,宋太祖的圣诞节是二月十六,宋太宗的圣诞节是十月初七,宋真宗的圣诞节是腊月初二……到了南宋第四个皇帝宋宁宗,圣诞节是十月十九。

  这一天,宋宁宗下旨邀请临安城内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进宫赴宴,其中就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

  这是岳珂第一次参加皇帝的生日宴,他很激动。第一,他官职较低,只是司农寺主簿,相当于现在国家粮食局的副处级官员,平日里没有资格面见皇帝;第二,南宋前期经常跟金国打仗,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搞过大型寿宴了,南宋前几个皇帝过圣诞,“百官皆称寿而退,无赐食七十年矣”(岳珂《桯史》)。只让百官拜寿,不让百官吃饭。

  那么长时间没办,不仅百官都忘了规矩,连皇帝也忘了规矩。怎样拜寿?喝几杯酒?唱什么歌?大家统统不知道。幸亏还有档案可查,还有祖宗家法可以遵循。礼部官员一查档案,查到了宋太祖过圣诞时的宴会礼仪,于是就按照宋太祖创下的规矩走。

  宋太祖是“马上皇帝”,性情豪爽又粗疏,他黄袍加身,面南为君,第一次过圣诞,相当任性:“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宋太祖在生日那天想大宴群臣,有關部门奏报:“不行啊皇上,您没有让我们提前准备,百官来了没啥可吃啊!那么多官员都过来,现做肯定来不及。”太祖说:“不用现做,去叫外卖啊!能买到啥就吃啥呗。”

  于是乎,光禄寺的官员布置场地,御膳房的杂役摆上桌椅,内库里管酒的太监搬来酒水,同时又派出许多人到宫外的酒楼和饭摊上采购菜肴与主食。宫里布置好了,百官也进宫了,太祖吩咐开宴,大家共同举杯。叫外卖成为宋朝“祖宗家法”

  在宋朝,凡正式饭局,喝酒与吃菜是严密配合的,每喝一杯酒,至少要换一道菜。宋太祖让大家举杯的时候,第一道菜居然还没买回来。在此危急时刻,几个聪明的太监飞快地跑到存放宫廷果品的果子库,打开库房大门,搬出一大批苹果、核桃、大枣之类的干鲜果品,用小盘分装,飞速端给宋太祖和百官。所以,太祖皇帝生日宴会上的第一杯酒和第二杯酒都是就着果子喝下去的。

  喝第三杯酒时,外卖竟然还没到。前两杯酒上果子,第三杯难不成还上果子?宋太祖让太监给御膳房传旨:“上旋鲊!”所谓旋鲊,是指现切现调的生鱼或者生肉,类似日本刺身。原来宋太祖想起了此前招待吴越国王钱俶时上的菜——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宋太祖设宴款待,为了让这位来自南方的哥们儿吃得合胃口,“宜创作南食一二,以宴飨之”(蔡絛《铁围山丛谈》)。让御厨赶紧想办法开发一两种具有南方特色的菜。御厨急了,现宰了一只肥羊,仿照生鱼刺身的做法,做了几盘生羊刺身。不知道那天吴越国王是否喜欢这道菜,反正宋太祖自己吃得开心极了,因为他天生胃口好。

  第一杯酒上了果子,第二杯酒上了果子,第三杯酒上了刺身,到了第四杯酒,外卖终于送到,荤素冷热应有尽有,开始一道又一道地往餐桌上端。

  总而言之,宋太祖的第一次生日宴会特别不讲究,但是这场不讲究的宴会成了大部分后任皇帝过圣诞时遵循的祖宗家法。

  回过头来说宋宁宗,他的生日宴会准备充分,所有菜品都可以让御厨搞定,但是有祖宗家法在上,头几道菜还得叫外卖。据岳珂描述,前三道外卖分别是:“侑食首以旋鲊,次暴脯,次羊肉,虽玉食亦然。”第一道是刺身,第二道是肉干,第三道是羊肉。群臣吃这些外卖,皇帝也吃这些外卖。只不过,宋宁宗用的餐具比百官高级:“且一小楪,如今人家海味楪之制,合以玳瑁而金托之,封其两旁,上以黄纸书品尝官姓名以待进。”用小碟子盛菜,碟子上面用玳瑁盖着,碟子下面用金盘衬着,外面还贴着黄纸,黄纸上写着品尝官的姓名。什么是品尝官?就是替皇帝试菜的人。皇宫门口叫外卖

  事实上,宋朝皇帝不仅在寿宴上叫外卖,元宵节赏灯的时候也会叫外卖。

  《东京梦华录》第六卷记载,北宋后期,每年元宵节,在皇宫东大门“晨晖门”外,专门给皇帝设了一个“看位”。这个看位用荆棘围起来,占地大约20平方米,里面放着皇帝的御座,便于皇帝就近观赏灯展。

  天近黄昏,华灯初上,灯展刚开始,开封城里卖小吃的摊贩就乌泱乌泱地赶了过来,在皇帝看位前摆得里三层外三层。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摊贩都经过开封府官员和御前侍卫的精挑细选,不仅手艺地道,而且都有忠君爱国之心。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宋朝皇帝看灯就看灯呗,为啥非要叫外卖呢?

  原因有三:

  第一,两宋的皇宫都不大,宫墙紧挨着市井人家,皇帝在后宫里都听得见叫卖声,听得久了,免不了会有想尝一尝外面小吃的冲动;

  第二,大型节庆,皇帝能从深宫走出来,在宫门外看灯、叫外卖,是真正的与民同乐,可以将“亲民”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按照宋朝宫廷定例,御膳房每天只给皇帝做两顿正餐,费用不菲,菜品上也鲜有创意,所以皇帝偶尔会让太监从市面上购买现成的小吃。

  到了南宋,皇帝们更加亲民。据《武林旧事》第三卷记载,南宋前两个皇帝宋高宗和宋孝宗当太上皇时,都喜欢换上便装,驾着小船去西湖游玩,饿了就在船上叫外卖。临安小贩知道皇帝的这个癖好,也驾起小船,跟在御舟后面高声叫卖。有一个叫“宋五嫂”的小贩,鱼汤做得好,“尝经御赏,人所共趋,遂成富媪”。宋高宗游湖时点了她的鱼汤,使她名声大振,自此生意火爆,成了小吃界的富婆。

上一篇:所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下一篇: 交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