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色列正在七条战线上捍卫自己,对抗‘文明的敌人’。”当地时间10月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视频讲话,首次明确以色列正在七线作战。他说,以色列的敌人包括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组织、约旦河西岸的“恐怖分子”,以及伊朗。
也就是说,内塔尼亚胡要和整个“抵抗之弧”作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以色列中心主任朱兆一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七线作战的以色列如同一架全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只为一次性彻底解决所有的安全隐患。“在当下美国和联合国都对以色列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中东的战事随时有可能随着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而升级。”
第一条: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位于以色列西部、地中海沿岸,与以色列接壤的边界长约51千米。2007年之后,加沙地带由哈马斯实际控制。
目前,加沙的战火仍在持续。当地时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哈马斯发表声明,强调不会放弃抵抗。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表示,以方人质的命运取决于以色列政府的行动,其顽固态度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些人员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同一天,内塔尼亚胡在视频讲话中强调:“以军的军事行动不能过早停止,只要敌人威胁以色列的生存和和平,以色列就会继续战斗。只要以色列相关人员仍被扣留在加沙,只要本国居民没有返回家园,以色列就将继续战斗。”
本轮冲突爆发以来,在加沙地带领导作战行动的是哈马斯新任政治局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今年8月,他接替了遇刺的哈尼亚。
62岁的辛瓦尔与哈尼亚成长背景相似,但他的立场更为强硬,以“铁腕”作风闻名。哈马斯发言人表示,辛瓦尔的上任意味着哈马斯的“意志没有磨灭”,在“战斗和政治”两方面将继续“保持坚定立场”。
多年来,辛瓦尔在加沙地带的地道中深居简出,几乎不使用电子通信设备。但有必要时,他又会高调现身加沙街头发表反以演说,嘲弄以色列的暗杀计划一再落空。
美国情报官员指出,不同于此前积极寻求在加沙地带永久停火,最近几周以来,哈马斯对待和平谈判的态度明显转冷,这和辛瓦尔本人的变化直接相关——内塔尼亚胡谈判时毫不让步、战场上大肆开火,似乎已让辛瓦尔心灰意冷。他认定自己无法在本轮冲突中生还,因此更在乎如何让以色列付出惨痛代价。
巴勒斯坦内部尚未实现民族和解与统一,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分治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据新华社10月9日消息,哈马斯与法塔赫将在埃及展开会谈,主要议题包括和解、加沙地带局势、拉法口岸未来等。其中,拉法口岸位于加沙地带南部与埃及之间,是巴勒斯坦可以不经以色列直通外部的口岸,也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入加沙地带的主要通道。但目前拉法口岸的加沙一侧被以色列控制了。
第二条:约旦河西岸
约旦河西岸地区位于以色列东部,大部分由以色列管辖,其他由巴勒斯坦进行有限度管理。
以色列一面在加沙地带推进军事行动,一面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反恐”行动,多次轰炸难民营中所谓的“巴方武装藏身处”,突袭、抓捕巴勒斯坦人。与此同时,以军号称要铲除“恐怖基础设施”,导致多个城镇的房屋、道路和水电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约旦河西岸有超过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军或犹太定居者之手。大批巴勒斯坦居民在收到以军的疏散令后被迫逃离,许多人担心再也无法回到家园。
今年8月,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武装人员与以军展开近战。杰哈德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宗旨是通过“圣战”消灭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自1994年起,杰哈德与哈马斯建立联系,双方常常采取协同行动。在8月的一份声明中,杰哈德谴责称,以色列试图把冲突从加沙地带扩大到约旦河西岸,进而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土地。
杰哈德的现任秘书长是71岁的齐亚德·纳哈拉。据阿拉伯媒体报道,纳哈拉的父亲死于第二次中东战争。他本人曾数次躲过以色列的暗杀行动,其中一次以色列甚至闹了乌龙,宣布他已被击杀。对内,纳哈拉与巴勒斯坦的各个派系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对外,他坚持要将以色列彻底赶出巴勒斯坦领土。
当哈马斯、杰哈德与以色列交战时,巴勒斯坦国总统、法塔赫主席阿巴斯也在各种国际场合呼吁在加沙实现全面和永久停火。
88岁的阿巴斯见过了太多的流血悲剧。他协助阿拉法特组建、发展了法塔赫,1993年作为巴方代表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这是巴以第一个和平协议。他于2008年被推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并连任至今。这些年来,巴以和谈坎坷曲折,但阿巴斯始终心向和平。
今年9月,针对内塔尼亚胡所说的“以军没有杀害加沙的无辜平民”,阿巴斯在联合国大会愤怒反问:“那么是谁杀害了4万死难者中的一万五千多名儿童,以及同样数量的妇女和老人?是谁在继续杀害他们?”
阿巴斯重申,巴勒斯坦人民不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保护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这两个国家的解决方案,使它们能够在和平、稳定和安全中共存。”
第三条:黎巴嫩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接壤,这里也是双方交火的主要地区。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以下简称黎真主党)之间的战斗可以追溯至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当时以色列入侵了黎巴嫩。
日前,随着哈马斯遭到重创,以军得以腾出手来开辟北部的黎巴嫩战线,与黎真主党展开激战。10月8日,以色列宣布增派军队,在黎巴嫩西南部发动地面攻势。据《以色列时报》报道,目前部署在黎巴嫩境内的以色列士兵总数可能超过1.5万人。同时,以军的猛烈空袭仍在继续,目标包括黎真主党总部所在地的贝鲁特南郊达希耶地区。
黎真主党也并未偃旗息鼓。8日中午,其对包括海法在内的以色列北部城镇发动了系列导弹袭击。
根据以色列此前公布的信息,黎真主党高层几乎被“团灭”。不过,黎真主党副总书记纳伊姆·卡西姆8日发表电视讲话说,多名指挥官遭以色列暗杀后,黎真主党已设法填补空缺职位,指挥系统正在正常运作。黎真主党能力强大,不会受到以色列攻击的影响。“我们正在打击敌人,扩大火力范围;我们将按照我们的计划,在我们决定的时间到达任何地方。”
卡西姆警告以色列,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以色列将面临越困难的僵局。他同时表示,黎真主党支持黎议长贝里为促成停火所做的政治努力。
“无论谁成为新的领导人,黎真主党都会继续获得伊朗的援助。此外,黎真主党在黎巴嫩国内的什叶派社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在黎巴嫩政府中也有重要地位,其政治影响力不会因为纳斯鲁拉的去世而被削弱。”朱兆一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黎巴嫩实行教派分权制度,总统是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因为席位和票数分散,黎巴嫩总统一职自2022年10月空缺至今。纳吉布·米卡提担任看守政府总理,但看守政府权力有限,不能出台重要政策或作出重大决策。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米卡提在国际社会积极奔走,以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他在今年8月底表示,“首先要制止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不幸的是,这一预判已成为现实。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米卡提在黎巴嫩会见了联合国各机构代表。他强调,当前黎巴嫩正面临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已经有超过100万人流离失所。
随着冲突加剧,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以下简称联黎部队)也遭波及。10月10日和11日,以军连续袭击联黎部队营地,造成部分维和人员受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谴责,指出这违反国际法,强调维和人员必须受到保护。他已告知以色列方面,此类事件不可容忍、不可接受。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袭击不可接受,意大利政府已向以色列提出正式抗议。
第四、第五条:伊拉克与叙利亚
以色列东北部与叙利亚相邻,与伊拉克之间则隔着叙利亚、约旦等国家。伊叙两国的反以民兵武装主要由伊朗和黎真主党支持。
从2024年1月至今,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以色列发动了多轮袭击,以“声援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
他们的袭击主要通过导弹和无人机完成,目标包括以色列境内城市特拉维夫、海法的机场,以色列三大空军基地之一的拉马特大卫空军基地,以军位于戈兰高地的军事基地,以色列最大的港口海法港等。这些袭击暂未造成大规模伤亡。
“伊斯兰抵抗组织”此前还多次打击美国在伊拉克境内的军事设施。据报道,“伊斯兰抵抗组织”是一个联合体,由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下属的“真主旅”“努贾巴运动”等民兵武装派别参与组建。
叙利亚的民兵武装也相当活跃。朱兆一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虽然黎真主党是一个黎巴嫩组织,但它在叙利亚部署了数千名战士,主要集中在与黎巴嫩接壤的边境地区。
“除了黎叙边境,民兵武装还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北部的阿勒颇、中部的霍姆斯和东部地区活动。”朱兆一介绍,这些民兵武装中,“法蒂米雍旅”主要由阿富汗难民和移民组成,人数可能达到万人以上;“宰纳比雍旅”则由巴基斯坦什叶派移民组成,估计有1000至5000人的规模。
今年1月以来,随着黎以冲突持续升级,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袭击更加频繁,战火烧至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和中部、南部地区。不久前,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一处住宅,2名黎巴嫩国民被袭身亡,其中包括已故黎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女婿哈桑·贾法尔·卡西尔。
第六条:也门
也门位于以色列西南方向,但它们之间还隔着沙特阿拉伯、约旦等国家,两国地理中心的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也门胡塞武装为向以色列施压,多次袭击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埃拉特,并在红海等海域袭击了近200艘以色列和美英相关船只。
胡塞武装是也门的反政府武装,控制着首都萨那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据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报道,其前身是一个名为“青年信仰者”的团体,致力于什叶派分支宰德派的宗教复兴运动,创始人为侯赛因·巴达尔·丁·胡塞。
2004年,不满也门政府亲美政策的胡塞发动暴动,被政府军打死。他的弟弟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接任领导人,并将组织名称改为“胡塞”以示纪念。
阿卜杜勒与胡塞相差二十多岁。他从小跟随兄长从事宗教和政治活动,很早就展现了突出的领导力。在他的治理下,胡塞武装由早期组织松散、装备落后的“拖鞋军”逐步发展为也门最强大的反政府武装之一,拥有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远程无人机。
以色列发动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后,胡塞武装活动更加频繁,与以色列交火不断。2024年7月,以色列空袭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红海主要港口城市荷台达及其周边地区,造成多人死亡、80多人受伤,其中部分人员烧伤严重,民用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阿卜杜勒通过电视讲话回应称,以色列不会从此次袭击中得到任何好处,这只会让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胡塞武装将继续对以色列发动更多的袭击。
从9月底至今,以色列和胡塞武装打得你来我往。当地时间10月7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将采取更多军事行动,并实施海上封锁,直至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第七条:伊朗
伊朗位于以色列东部,两国并非邻国,地理中心的直线距离约为1800公里,边境线的最近直线距离也有近千公里。伊朗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主要根源,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解放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包括上述各个武装力量在内的“抵抗之弧”,就是由伊朗主导的抵抗以色列联盟。
当地时间10月1日,一直保持克制的伊朗公开回击以色列——向以境内发射弹道导弹,并首次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
关于导弹数量和打击结果,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以色列国防军的说法有差异,伊朗方面宣布发射了数十枚,约90%的导弹成功命中目标;以色列则表示超过180枚,大部分导弹被拦截,以方几无损失。有美国媒体报道,至少两枚导弹落在摩萨德总部附近,多枚导弹击中以色列内瓦提姆空军基地。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明说,这次行动是为了报复以色列在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过程中侵犯伊朗领土完整,在美国支持下大规模杀害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并在黎巴嫩杀害黎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尼尔福鲁尚。如果以色列对伊朗的行动作出军事反应,以方将面临“毁灭性的攻击”。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基于合法权利,为了伊朗和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伊朗针对以色列的“侵略”作出了果断回应。伊朗并不寻求战争,但坚决抵抗任何威胁。他同时警告以色列,“这只是我们力量的一部分,不要与伊朗发生冲突”。
3天后的10月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德黑兰主持仪式,悼念遇袭身亡的纳斯鲁拉和尼尔福鲁尚。他在公开讲话中说,伊朗的敌人也是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也门的敌人。敌人同时采取心理战、经济施压和暴力。如果这套手段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他们就会施加给另一个国家。每个不想被压迫的国家必须团结一心。
哈梅内伊还提到,伊朗10月1日的行动是对以色列和美国所犯罪行的“最小惩罚”,“将来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这样做”。
在伊朗发射导弹前,内塔尼亚胡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伊朗是控制所有对以敌对武装的幕后黑手,现在八爪鱼的触手已经被斩断,到了需要‘清算’鱼头的时候。”在伊朗发射导弹后,以色列誓言报复,内塔尼亚胡称“伊朗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的报复矛头可能指向伊朗境内的石油生产设施、核设施以及其他战略目标。
截至10月16日,以色列尚未行动,而根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已准备了至少10种应对以军来袭的方案。
中东局势将何去何从?
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巴以问题公开会上指出,国际法的权威对于某些国家似乎形同虚设,国际人道法底线被一再突破。但我们不相信巴勒斯坦人民注定只能承受苦难,也不认为安理会作为一个集体已经穷尽了维护和平的一切努力。
傅聪强调,我们不能接受死亡、饥饿在加沙成为新常态,不能允许冲突延宕扩大,不能坐视整个中东陷入一场全面战争,不能漠视安理会被边缘化,当然不能对真正的外交失去信心。傅聪表示,强烈敦促有关国家把拯救生命摆在第一位,展现政治意愿,秉持公正立场,摒弃政治算计,对当事方施加一切可用的影响力。同时,中方支持安理会运用工具箱中的所有选项,为尽快结束战争、早日恢复和平采取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