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乖孩子”长大后最让人操心

作者:弦歌缓缓 来源:《读者校园版》

  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我目前任教于高中,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揣摩。最常见的是揣摩老师,当然也会揣摩同学。

  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十分乖巧,但实际上,普遍欠缺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类孩子在课堂上会揣摩老师喜欢哪些形式的反馈,答题时会揣摩老师喜欢什么内容的回答,写作中会揣摩阅卷老师会更偏爱哪类风格的文章……

  一个女生,上数学课时总是朝着老师频频点头,上物理课时总是一手握笔,一手扶额,眉头紧锁做思索状……但考试时,这两门课的成绩总是不理想。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都很诧异,课上她听得最认真,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成绩不好呢?

  有一次,我特意在同一天分别听了我们班的数学课和物理课,然后把这个女生叫来,就当天课堂所讲的知识点向她提问,她答不出。

  我又继续问:“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今天的两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你哪里还没听懂?”她愣了片刻,摇摇头。

  深入地聊下去,我确定了问题所在:她是根据老师们最受用的形式在给予老师反馈。

  因为她认识往届的一个学姐,那个学姐在一次闲聊中无意间告诉她,这个数学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这个物理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

  她照此去做,时刻绷紧神经,生怕错过每一个给老师反馈的点,比如老师停顿或者问“明白了没有”的时候。她还要随时观察自己做出反应后老师的细微表情……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上,老师具体讲了什么,其实她根本没听进去。

  这样的孩子,在我近10年的工作中,见过不止一个。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们也大多是“谁和我做朋友,我就和谁做朋友”。甚至未来对待爱情时,他们也可能是“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他们的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几乎不会去想: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我到底最想写什么?怎样听课能让我自己的效率達到最高?我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真正的我自己,真实的我自己,到底是怎样的?

  这样的孩子,大多有一双比较严厉的父母。他们自幼在家庭中学会了如何察言观色、适应甚至取悦他人的能力,所以这种习惯伴随着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加以引导,甚至有可能伴随他们的一生。

  这样的孩子,给别人的印象必然是:乖巧,话不多,好脾气……

  他们心里全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甚至习惯了之后,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长此以往,心里积压的东西愈来愈多,哪怕自己意识不到,但这些东西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慢慢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此,过分乖巧懂事,对一个孩子而言,其实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所以,为人父母,衡量自己给孩子的爱是否足够和适合,要看你的孩子是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刻意取悦和讨好别人,自信且敢于表达自我。

  当然,这和“熊孩子”不是一回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在两个对立的极端去看。童言无忌、活得真实自信且快乐跟缺乏教养,是两回事。

  自信、敢于表达、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但不唯我独尊的孩子,他们得到的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的、适合的,且无条件的。

  想起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什么特长,但她在班里非常受欢迎。

  她很真诚,从不掩藏自我,同时她又非常乐观,对人对事的评价都很正面且积极,我甚至没有见过比她心态更好的孩子。

  他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水平极高且相当认真负责的老教师,颇为严厉。有一次,数学老师把她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叫到办公室谈话,大约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其中有的话对女孩子而言稍重了些。

  和她一起去的孩子,当场就哭了。而这个孩子完全没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甚至回班后还成功安慰了和她同去的同学,让同学破涕为笑。

  当天下午,她给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老师,其实今天上午在您的办公室,我心里特别感动,不对,是特别激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我成绩不好还不够努力,学不懂后就总是偷懒不想学了,还以为您早就放弃我了,但没想到您没放弃我。

  “除了我爸我妈,没人对我这么上心过,我特别惊喜,谢谢老师。但是老师,我觉得您有一句话说得太重了,我们听了都觉得很难过。我知道您是为我们着急,着急也是一种爱和关切,我妈妈说,表达爱和关切的时候,是不能用伤害别人的语言的。希望老师还愿意说我,但希望下一次老师说我的时候,不要再用这么重的话了,谢谢老师。祝老师健康开心。”

  据说数学老师是第一次收到学生这样的信,非常感动。办公室的老师们也纷纷对这封信拍照留念,大家都很感动。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既能看到老师的用心,又敢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非常难得。后来,这封信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上一篇:从中国差生到美国学霸     下一篇: 阁楼里的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