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絮语

作者:周广挥 来源:《读者校园版》

  一天,朋友说她的女儿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问我怎么办。

  朋友的女儿正读小学六年级,性格文静乖巧,是一个典型的学霸,更是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前几日她突然向母亲倾诉,自己遇到了情感问题,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朋友说,之前她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假如女儿有一天早恋,她会如何开明、理智地面对,但是不承想,女儿的這场暗恋在小升初的关键当口突然到来,让她猝不及防,只能尽力掩饰自己的不淡定。

  为何会不淡定?这不过是青春期本来的样子,有喜欢、有困惑、有担忧、有期盼,一切看似肆无忌惮,内心深处其实小心翼翼。我甚至十分羡慕这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愿意并能够把自己的心事和母亲分享。正如本期《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一文中所说:“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

  堂而皇之地与母亲谈早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是在一个“谈情色变”的家庭中长大的,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小学教师,他们对我管教甚严。在他们看来,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是杂事,杂事只能让人分心,他们决不允许把杂事搬到桌面上来谈。

  可我偏偏是一个“杂事”比较多的孩子。

  记得初二时,我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要转学,同学们纷纷和我合影留念,其中一名男生约我去照相馆,穿着情侣戏服照了一张相。我并未多想,只觉得这张角色扮演的照片冲淡了离别的伤感,让我格外珍视。照片冲洗出来之后,我就把它夹在了语文课本里,不时翻看。不料,一次母亲帮我整理书桌时,见到了这张照片。她瞬间雷霆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指着我不停地数落:“马上就升初三,要中考了,你怎么杂事这么多!杂事这么多……”

  这张照片似乎给母亲发出了“问题少女”的危险信号,让她对我的管束越发严厉,以防我在青春期因“杂事”多而误入歧途。我的生活瞬间进入一级戒备状态,我开始严格排查问题,把所有和男生单独合影的照片找出来,转移到安全区域;开始写阳光日记和私密日记,阳光日记是为了应付母亲的检查,私密日记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把和同学之间往来的信件锁进抽屉里,以防被突击检查……母亲注意到了我的变化,经常对我疑神疑鬼,我也变得草木皆兵。就这样,我的青春期在与母亲的斗智斗勇中过得跌宕起伏。

  在编辑本期杂志时,《我们的青春殊途同归》一文让我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中提到的电影《伯德小姐》,是一部讲述青春期与原生家庭的电影,其中的女主角克里斯汀叛逆、张扬的青春在与母亲的一次次争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作者的笔墨,我与母亲对抗的青春期仿佛也跃然纸上。正如作者所说:“人们在青春期与原生家庭的冲突是普世的。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无论文化差异如何,都会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以一种相差无几的方式表现出来。”

  据说,亚弥希族有“逃离家庭”的传统,即该族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离开自己的原居住地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经历之后再次选择是否回到自己的家园。虽然我们没有亚弥希族人这种出走和重新选择的自由,但所幸,就像克里斯汀最终还是选择了父母赋予她的这个名字,与母亲和解了一样,我们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

上一篇:燃烧的蜡烛     下一篇: 暗夜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