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孩子没那么好“混”

作者:应琛 来源:读者校园版

  在美国著名漫画作品《花生漫画》里,史努比的主人查理·布朗一本正经地对小伙伴说:“你知道吗?我们读一个好小学,是为了读一个好中学,读一个好中学是为了读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好工作,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孩子送进一个好小学。”在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风度翩翩的好孩子风间,每天也是拎着补习袋,转战在各科补习班之间。

  原来,外国孩子跷着二郎腿就能上好大学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

  高中生的“屠宰场”

  Peter Jin的儿子Ryan今年14岁,是美国高中一年级的所谓“新鲜人”。在高中以前的8年美国教育里,Ryan可以说是相当轻松:在学习成绩保持全A的同时,钢琴、大提琴、网球等课外活动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但从2013年9月进入高中后,Ryan的世界一夜之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雷打不动6点起床,迅速洗漱和吃完早餐后,坐上校车赶到学校;学校每天8:30分上课,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之间换教室要花费5分钟;14:30分放学,每周有两天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到家后,一般要做3个多小时的作业;匆匆吃完晚饭,又要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儿子每天睡觉都要到23点之后了,有时甚至过了0点。”父亲Peter告诉记者,“一周7天,除了正常的课业,Ryan几乎每天都有事情要忙:学钢琴、拉大提琴、到当地青少年交响乐队排练、进行辩论和参与不同的社团活动,周末还要去打网球。相对初中而言,高中的作业量一下子多了很多。虽然才上高一,儿子已经在喊太忙了!”

  美国高中毕业容易,大学的门向每一个学生敞开,生怕高中生毕业后不读大学似的,但是美国好大学的门可不是对每一个学生敞开的。

  首先,美国名牌大学在录取学生时,特别看重学生在高中时是否做了最艰苦的努力——具体地说,是否上了难度最大的课程。

  Peter告诉记者,其实在美国的高中也有类似国内的分班制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进入“荣誉班”。这种班所学的课程也比普通班的课程深得多、广得多,作业自然也多了很多。

  其次,名牌大学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在大学申请表上都有一栏:高中期间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参与了几年,担任过什么职务,得过什么奖励或荣誉,奖励或荣誉是分地区级的、州级的、国家级的和世界级的几个层次。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之前考取了哈佛。高中时,他是学校辩论队的队长,也曾经拿过全国辩论比赛的前8名。这一点在他面试时就是他的优势。”Peter表示。

  Peter强调,要想进入好大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招生的老师感到你的独特性。“美国人还很重视写作,他们相信能从一个人的文章里看出他的独特性,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功底,表达的观点也要与众不同。当然,要写出好的文章,就得有很大的阅读量。美国从小学开始,就鼓励小朋友阅读。到了高中,更是有必读书和选读书。所以Ryan在课余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读这些书和写作。”

  前一阵子,Ryan和在中国的表弟讨论,到底哪里的小朋友读书辛苦。“中国小朋友读书是辛苦,但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了。而美国小朋友不仅要成绩好,课外的要求同样也很高,事实上更辛苦。由于有种族保护的政策和保护女性的政策,美国对亚裔的孩子,尤其是像Ryan这样的‘小中男’(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男孩),被名校录取会更困难一些。别的不说,在SAT的成绩上,从姓氏上判断你是亚裔后,无形中就会提高一些分数要求,这是我们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在中国长大的Peter说。

  可以说,在美国要想成为一流大学的一员,学习成绩是敲门砖,而课外的表现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美国是高中生的‘屠宰场’!”家长论坛里,有人这样形容。

  “立身出世”的压力

  再来看邻国日本。

  在日语里,有一个常用的词组,叫“立身出世”,意指年轻人要努力奋斗,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中学生都懂得这一词语的意思,并用它来维持、规范和激励自己的学习。

  日本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在竞争中取得。日本又是一个重学历的国家,要想“立身出世”,就必须进入一流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就必须先进入名牌高中。

  这样,日本中学生从进入初中的那一天起,就加入了激烈的升学竞争,他们已经意识到,个人将来能否“立身出世”,取决于自己的中学成绩。因此大多数中学生都拼命学习,很多中学生都有记事本,上面记录着每天的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