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机会与父母并肩作战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开头,作者列举了有能力的人需要具备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也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向),分别是:我能行——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在一段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的感知力;内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整体把握力;判断力。作者说培养出这七项重要感知力的方法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允许孩子在为家庭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什么事情都不想让孩子参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不用管,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不一定能学好,而且还错失了培养其他能力的机会。学习和能力培养从来都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极端,而是互相促进的。能力强的孩子,自然而然可以平衡好学习和其他事情。

说到允许孩子和父母并肩做事,我想起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父母给老家的爷爷奶奶翻盖了新房子。那时候父母的工资都非常低,为了盖新房,他们借了很多钱。盖完房子后的一天晚上,父母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主题就是“为了尽快把债还清,我们每个人可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大家踊跃发言,有些内容因为时间久远我不太记得了,我一直记到现在的就是跟我有关的三个方面:我们家以后一个星期只吃一次排骨和大米干饭;我升职为“灯官”,专门负责关灯节能;我主动要求每个月的零花钱从五元降到两元。

一开始父母不同意,尤其是父亲,说不差我这几块钱,但我很坚持,誓为这个家作出属于自己的微小贡献,父母见拗不过我就同意了。但父亲说,我每个月省下来的三块钱他都给我记在账上存着,等我初三毕业,如果能考上离家60里地的县城里的高中,他就再给我添点儿钱买辆新自行车。

我们家当时住在教师家属大院,两间房子加一个小厨房,小厨房在院子南边。我父母每次晚上穿过院子进厨房做饭或者拿东西,我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替他们开灯,帮他们关灯,尽“灯官”应尽的职责。等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我们县城唯一的那所高中时,已经过去五年了,我们家的债也还清了。父亲果真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让我放心骑,他还说,买这辆自行车有一半的钱是我自己省下来的那些零花钱攒的。当我骑着自行车飞驰在上学和放学路上时,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现实生活中,每当一些家庭有大人生病、遇到经济困难或为工作上的事发愁时,如果孩子表达了关心和着急的心情,家长们总是对他们说:“你啥都不用干,管好你自己的学习就行。”我对此非常不赞同。我一直坚信,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作战,边干边学;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机会的话,就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感来。小事上锻炼得多,孩子以后面对人生大事,才能够拥有足够稳定的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进击未来的勇气。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