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一次发朋友圈是中秋节,照片是一张满月,没有文字。
我偷偷地点开看过之后,又悄无声息地从左上角退出。每当这种时候都会很庆幸,庆幸朋友圈没有浏览记录,放不下他这件事,不用搞得人尽皆知。
有时觉得挺没出息的,都分手一年了,早过了那种为一段感情“今天上天,明天下地”的折腾阶段,却还是忍不住一次次点开他的朋友圈。想看看他离开我之后过得怎么样,想从字里行间揣摩出我在他心中是不是还有几分重量。
印象最深的是他过生日那天,我从临近零点就开始在对话框和朋友圈之间来回切换。如果他发朋友圈了,我就顺其自然点个赞,或者说一句生日快乐,不多说什么,也不会显得突兀。
满怀激动地等了一整天,最后发现他一点动静都没有。也是从那天开始,我决定只做无声的访客,不再打扰已经走远的人。
之前跟朋友闲聊,如果朋友圈在年底开出一张2023年记录,估计会这样写:这一年,你看了他的过往109次,其中一次是在深夜三点,是什么让你深夜亮着灯呢?
朋友笑着调侃我,还能因为什么,放不下呗。
或许只有走过失恋的人,才能明白“放不下”
到“想通了”之间,要经历多少次没有结果的关注。会关注他换了新头像,会进视频号看他刚才点赞了什么,也会在刷朋友圈时,盯着他给别人的留言发呆。
爱情,永远是后离场的人买单。从分开的那一刻起,他就像个移动的光点,总能从各个角落和瞬间跳入我眼前。我经常在半夜面对自己的时候发现,比我忘不了他更让我难过的,其实是我希望他不要忘了我。
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藏在朋友圈的浏览记录里,小心翼翼地消化着自己的爱而不得,可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懂我想说的那种心酸。
失恋就像生一场大病,最后肯定会好,前提是只能你一个人熬。
有些人每天纠结删不删,有些人换掉了所有相关的歌单,还有像我这样,自欺欺人地相信下个月会比这个月少关注他一点,明年又会比今年多看淡一些。
也许朋友圈没有浏览记录就是在提醒我们,有些伤痛,离开的人是看不见的。我们一次次地点开、刷新,无非是舔舐伤口的过程,是把一句干脆的再见拆分成一次次的告别。
朋友说我这样犯傻很不值得,但我觉得失恋没有捷径,它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心灰意冷才能逐渐走出阴霾。正因为心没有说明书,所以痊愈的期限到底是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没有人说得清。
坦白说,直到现在,我仍会偶尔在早上睁开眼的瞬间觉得自己没有失恋,会有那么几分钟以为他还在,然后马上意识到刚刚是种错觉。但我仍旧会一边笑着一边爬起来。
都说故事讲得好的人总知道在哪里结尾,可我的爱情从来不是有板有眼的故事,所以我并不知道失恋的痛苦要到哪里才能画上句号。
至今为止我也在等着,等着自己不再做他访客的那一天。
(摘自“蕊希”微信公众号,八方留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