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AS微声步枪全长894mm,空枪质量2.6kg ,可单/连发射击,采用与AK步枪相同的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和枪机回转闭锁机构,但设计上与AK存在显著差异。VSS/AS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部又长又粗的固定式消声器和后部类似SVD狙击步枪的枪托。
消声机构
VSS/AS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微声性能,但其消声机构的设计难以恭维。
VSS/AS的消声器长320mm,直径38mm,采用双气室结构。第一气室包裹了枪管前半部分,枪管全长200mm,于前1/3处开有6排54个泄气孔,孔径2mm,错开膛线螺旋排列,火药燃气从泄气孔进入第一气室膨胀减压。第二气室中有3片倾斜消声隔板,让燃气二次膨胀消声。示意图虽然给出了第2气室内的涡流情况,但依然是膨胀消声为主。3片消声隔板由一整条钢片冲压而成,外部焊接钢片框架,外沿并不密封,工艺稍显简陋。枪管前端有弹簧防止消声隔板振动发出噪声。
这套消声结构与1967年服役的PB微声手枪的消声装置相似,甚至还要简化,属于上世纪中期的设计。诚然,VSS消声器能很好地实现消声消焰目标,而且维护简单,但是到了1980年代,消声器的理论和结构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如果VSS/AS能用上先进的消声结构,完全可以在保持原性能的同时将步枪全长缩短近5~10cm。性能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全枪长对任何步枪而言都是有价值的,针对VSS/AS的使用场景更是如此。
VSS/AS的自动机则没有特别的消声设计,其实只需要增加1个导气开关就可以关闭自动循环,改为手动操作,从而消除枪机撞击的噪声,对秘密行动很有帮助,是甲方战术技术需求和中精所都没有考虑进去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导气机构
VSS/AS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由于枪管前端开有泄气孔,导气位置偏后,从火药燃气进入导气孔到弹头经过泄气孔后燃气压力降低的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相关设计提升导气能量。VSS采用13mm的大直径活塞,对此是有利的,也有利于降低燃气压力。但VSS采用凸型活塞头,且没有闭气槽,并没有全面贯彻提升导气能量的设计思路。
活塞筒没有泄气孔,加之消声器对枪管反压作用,射击时会有不少燃气和碎屑进入机匣后从抛壳窗喷出,容易“呛烟”。活塞和气室在护手握持位置,很容易聚集热量产生高温。导气孔的相对位置及全枪的尺寸和质量等因素造成VSS/AS连发速率偏高,达到900发/分。
枪机组件
VSS枪机组件目前有3个版本。
早期版本采用双导柱(枪机凸棱)、四柱头结构,导柱大致在枪机圆周1、7点钟位置。枪机的开闭锁引导动作与AK没有本质区别,只是AK更多是用闭锁螺旋槽的斜面引导动作,而VSS/AS更多利用导柱的斜面引导动作。
相对于AK,该枪机开闭锁需要的驱动力矩相对较小。枪机框对枪机的运行引导较弱,也没有特定的圆周定位,其可靠性弱。采用双导柱能够在枪机框内提供对称的引导力矩,减小枪机偏向力矩,也减小枪机与机框之间的摩擦。但是这种枪机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特别是双导柱和引导面的配合精度都是让工艺师挠头的事情。
另外,每个导柱都有2个柱头,且2个柱头之间的缝隙易进污渍。同样,回转导槽在枪机框内部,清洁维护也较为不便。
为了适应枪机的引导和驱动情况,VSS机头也做了更多增量设计。闭锁突笋的形状能够自动引导进入闭锁卡槽,也能在开锁时助力引导。采用6闭锁突笋的首要考量不是精度,而是减小回转角,以减轻引导负担。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闭锁支撑面显著缩小,AK47步枪闭锁支撑面大约47.2mm²,95步枪是43mm²,AR步枪是21mm²,VSS约为10mm²,且机头加工非常麻烦。
VSS枪机组件通过复杂的设计适应了低导气能量、低枪机组件质量,顺带也提升了运行平顺性,有利于提升精度,但并没有跳出苏系设计体系,可靠性方面还相对削弱了一些。使用过程中,部队反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维护。这套枪机组件对民用枪械或者间谍特种装备而言毫无问题,但对部队用枪械并非好方案。而且,如此复杂的枪机组件与过于简单的消声器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整枪设计风格大幅割裂的感觉。
第二个版本是2017年中精所VSS/AS现代化改进方案的一部分,旨在解决枪机的引导和圆周定位问题。该版本采用2个传统的苏系导柱,在枪机5、11点钟位置,枪机框上相应开有传统的螺旋引导槽,这部分结构相对简单,加工难度降低,维护容易。机头左右2个闭锁突笋增加了定位凹槽,可以嵌入机匣导轨中,由导轨约束枪机运行。为了让机头入轨,在机匣左侧导轨设有槽口。因原设计局限,导轨无法做双侧开口。这种拆装结构有待完善。
第三个版本是Molot枪械厂的民用版设计,将枪机升级为单导柱,螺旋槽独立加工完成,简化加工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老版本的一些问题。但是机头几乎无法野战拆卸,可靠性降低,面向民用还勉强,完全不堪军用。
总体来看,枪机组件的3个版本受到原始设计的影响,VSS枪机组无论怎么改进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偏特种化、民用化的倾向。
复进机
为了减小VSS/AS的体积和质量,VSS的机匣设计得很小,因此复进机和击发机操作空间有限。复进簧导杆采用3节伸缩结构,第3节非常细,稍有变形就会引发击发故障。而且复进簧导杆尖端固定击锤簧的C形卡扣很容易弹飞。在VSS/AS分解组合过程中都很讲究“手艺”,需要小心谨慎、戒骄戒躁。这样的结构别说是战地排障了,在日常维护、分解训练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复进机座设有尼龙缓冲装置,可降低枪机组件撞击噪声。民用版改为在击锤簧导杆末端设置圆柱形缓冲垫,简单且价格低廉,但影响枪机拆卸。民用版将击锤导杆减为两节式,改为倒置套管结构,优点是造价更便宜、结构结实,便于拆装,但缺点是无法实现全程引导,可靠性明显下降。据说该改进可以增加击锤簧压力,缓解击发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此说法有待考证。复进机座后端设有密封圈,可以避免射击时油污和碎屑从机匣固定孔喷出。
击发机构
击发机构也是经历了3个版本。
VSS采用和Vz58类似的击锤击发,实际上早期VSS的击锤和击针为一体式设计,严格地说是击针击发而不能叫击锤击发。最早期版本击针呈锥形,问题明显,加工复杂,增加了击针与机头的对位和摩擦,还容易把污物挤到机头和击针孔。
第二个版本的击针是两段式圆柱杆,加工简单些,但同样存在问题,可能是民用简化版。
第三个版本采用击锤、击针分离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动击锤(线性击锤)。
直动击锤和回转式击锤各有优劣,VSS采用直动击锤主要考量的是减小机匣体积和质量,满足战术技术需求,也有利于避免射速进一步升高。直动击锤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低于回转击锤,VSS击锤可靠性不如Vz58突击步枪。
回转式击锤基本都是和扳机、阻铁一体装配的,扳机力和释放点相对好控制。VSS的直动击锤和扳机组件是分开装配的,接触配合需要考虑更大的公差和磨损,所以优化扳机力难度更大,在实际使用中VSS的扳机行程较长,且没有明显的触发点。
VSS/AS快慢机在扳机后侧,采用左右横移式切换单/连模式。VSS绝大部分操作与AK一致,唯有快慢机与保险分离。采用此设计有多种解释,但主要还是适配小型化的机匣,减轻尺寸和质量。
握持性
VSS空枪质量2.6kg,全长894mm,枪托不能折叠或拆解,有些偏长。
受到导气系统尺寸和消声器的双重限制,VSS的护手很短,握持不是很顺手,握弹匣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无论护手还是弹匣,对于狙击步枪而言其双手握持距离都太近了。
VSS采用与SVD狙击步枪类似的木制准运动型枪托,带有橡胶底板,使用光学瞄具,VSS却没有像SVD那样设有贴腮垫,贴腮高度和AS突击步枪版基本一致,对于光学瞄具来说明显低了。
VSS的枪托可实现快拆,便于更换,实际上VSS的枪托却无需更换也没得可换。拆枪托是按照克格勃的要求,确保全枪能在1分钟内分解装入45×37×19cm外交提手箱,以便执行特殊任务。VSS枪托快拆部件是金属结构,由燕尾槽连接固定,为保证连接后的稳定和坚固性,付出了一定的质量和成本代价。由于握把和枪托为一体式,快拆后的VSS无法射击。枪背带也挂在枪托上,所以背负和快拆不能兼容。克格勃的要求非常特殊,应用场景极少,更合理的方案是为克格勃极特殊的任务单独设计一款枪托。
消声器前端有150mm防滑纹,设计目的不明。如果为了握持,消声器温度升高很快,不便抓握。
机匣盖结构带来的瞄具安装等一系列问题是苏系枪械的通病,并不是VSS独有的问题。AS的枪托也是向左折叠,装上光学瞄具后,镜座与折叠枪托操作冲突,要折叠枪托得先拆下瞄准镜。
VSS的机匣太矮,只有设计弹匣座才可安装弹匣。最初根据战术技术需求,特别是考虑质量限制,VSS出厂配备5个10发弹匣,AS配4个20发弹匣。因容弹量太小,后来VSS采用20发弹匣,AS采用30发弹匣。
尽管9×39mm弹壳的大部分尺寸与7.62×39mm一样,但VSS和AK弹匣并不通用,甚至与其他枪系的9×39mm弹匣也不通用。
现代化改进
VSS在军事游戏中名声大噪,第三方升级配件和改装产品也多起来。而中精所在VSS基础上推出了衍生型号SR-3/SR-3M,属于隐藏携行的大威力冲锋枪。
VSS通过现代化升级改造推出VSSM(6P29M),大约在2018年开始装备部队。首先通过工艺改进,枪管寿命有了大幅提升。其次是采用带有皮卡汀尼导轨的铰接机匣盖,解决了光学瞄具的安装问题。另一个改进是木质枪托升级为铝合金枪托,且贴腮板可调,解决了贴腮高度问题。另外就是消声器外增加了3面皮卡汀尼导轨的圆箍,可以安装各种配件。
以新时代的眼光看,VSSM升级改进非常有限,其核心是配合俄罗斯其他步枪一同改用皮卡汀尼导轨瞄具。消声器结构、导气开关等升级选项并不难,但基于俄罗斯轻武器产业的现状依然是奢望。
微声性能和精度
在美国MIL-STD-1474D标准下,VSS的噪声约为130dB或略低,使用SP-6半被甲弹微微高一点点,这个噪声水平是相当不错的。话说回来,使用高性能消声器的美系步枪发射亚音速.300 BLK弹也能接近130db;发射超音速.300 BLK或者5.56×45mm接近135db水平,只是超音速弹噪声特征明显,更容易被察觉。
按照苏联/俄罗斯标准,VSS使用SP-5弹的百米散布为75mm,AS为85mm。与之对比,SVD散布80mm,俄罗斯人测试普通级别的.300 BLK亚音速弹散布为60mm,狙击级7.62×51mm NATO弹是29mm。美国一般认为VSS在100m距离上能够控制在到2 MOA(58mm)以内,精度优良。采用SP-6弹会超过2MOA。但在200m以外比较考验射手的信心。
VSS/AS的现状
VSS/AS微声性能优异,结构紧凑,质量轻巧,精度优异,弥补了苏联在进攻性微声枪械方面的不足,实现了对西方阵营的弯道超车,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但威力不足,适用范围相对狭窄。单就设计而言,VSS存在不少过于特种化和偏向民用化的特征,某些方面即便退回1970年代也可以设计得更好。
VSS/AS服役近40年,能有今天出圈的名气,除了军事游戏等流行文化因素,也因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环境。苏联解体后,内部动荡和寡头制造运动造就了独特的政治、经济、犯罪和安全态势,后续的车臣、格鲁吉亚冲突也有很多特殊性,都给了VSS/AS一定的发挥空间。无论1970~1980年代的需求设想如何,VSS/AS确实都顺应了俄罗斯某些作战模式。俄军给特种部队的连级单位配备几套VSS和AS,俄军士兵在与加装BPS消声器的AKM对比后给予VSS/AS极高的评价。从这个方面看,VSS/AS是成功的。其主设计师彼得·谢尔久科夫先后设计过多款特种枪械,1993年获得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奖。
1990年代后战争形式的发展与苏联战术构想相去甚远,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一再反映其军事体系和作战能力远不能达成理想的现代战争模式。特别是俄乌战争,很多作战形式以及由之所获得的经验需要辩证借鉴。堑壕战、壁垒战和阵地战,参差交互的战线上小股力量遭遇都可能给VSS/AS一些发挥空间,但西方和我国如果过于针对这些实例来考虑未来武器需求,显然是被带偏了。即便从俄乌战场看,也不难发现VSS/AS的使用范围被无人机大幅挤压。西方和我国也都有某些微声突袭的战术需求,但需求范围都不大,VSS/AS的性能也并非严格匹配,而且西方在微声冲锋枪和消声步枪方面一直有很多选择。因此,VSS/AS对既有武器和战术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全文完)
编辑/刘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