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内心的小恶魔

作者:[美]Flavia Mazelin Salvi 张璐 译 来源:读者校园版

  有时候,面对过失我们会隐瞒,面对事实我们会狡辩,面对朋友我们会撒谎……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过“邪恶”,这些恶念绝不是评判我们道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这多多少少是有意识的自我保护策略。

  我们和精神分析师Gérard Bonnet共同设计了一个小测试。当我们知道产生恶意的原因时,也许我们能了解到内在自我的状态是如何同外界环境联结的。

  1.我很容易被激怒或者受伤害。

  2.必须始终准备着竭尽全力去做事。

  3.我总是害怕事情做不好。

  4.我知道如何想尽一切办法达到目的。

  5.伪装是生活的一部分。

  6.每个人都在弄虚作假。

  7.如果不能改变现状,我更倾向于改变自己。

  8.我受不了被人指责。

  9.自我怀疑不会让我们脆弱。

  10.我讨厌强迫给我的人际关系。

  11.交流,肯定要玩弄花招。

  12.我很有胆识,喜欢巧妙地回答问题。

  13.真相是相对的。

  14.我经常改变观点。

  15.我经常让我的对话者感到窘迫。

  16.我很喜欢嘲弄别人。

  17.碰到一丁点儿争执,我就会缩回自己的安乐窝。

  18.面对攻击,最好的回答是否认。

  19.我很容易出卖自己。

  20.无论用何种方法,达到目的就可以。

  21.这很可悲,但是在生活中,人总是控制或被控制。

  22.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谎不应受到指责。

  23.我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24.我不太善于解决真相引发的问题。

  25.隐瞒是一种有效的捍卫策略。

  26.从孩子开始,我就不容易被骗了。

  27.我做错事情的时候觉得非常羞耻。

  28.攻击是最好的防守。

  29.我从来不相信任何人。

  30.别人总是在寻找我们的弱点。

  31.我对自己还是比较严格的。

  32.我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可靠性和信心。

  33.我觉得自己在吹牛的人面前处于弱势。

  34.我总是幻想自己被背叛或被欺骗。

  35.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6.我从来都很镇定自若。

  37.人际关系都是强迫的。

  38.我很容易有负罪感。

  39.我从来不挑衅。

  40.我知道如何走出各种困境。

  整理出与你勾选的每个确定的陈述相对应的字母,计算好A、B、C、D的总数,然后参看你的心理测验结果。

  选A最多:

  恶意的表达为你提供保护

  你的恶意表现为一种逃避的姿态。

  为了不去反驳各种理由,你更喜欢采取乌龟的策略,尽管那些理由可能会让你改变立场或确信的东西。你缩在自己的龟壳里,任凭别人在外面争论。你害怕的是别人发现你的弱点或错误。因此,遇到讨论或对峙的时候,你更喜欢选择逃避,因为讨论或对峙会让你的弱点和错误暴露出来。不加辩解、不加反击地全盘否定,对你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价值体系的方法,让你可以继续坚持你的选择。但是,这种策略有着最大的不足:会限制你,让你止步不前,成为井底之蛙。不过在对立的交流中,对个人的质疑也可以成为驱动力,让人获得新的视野、观点和解决方法。这种姿态利于我们放弃自身错误信仰,或放弃“限制”我们的信仰。

  如何改善:你可以尝试回顾个人历史,在其中找到这种姿态的根源,知道你为什么面对他人需要保护自己,为什么不敢坚持自己的决定或选择。

  选B最多:

  恶意的表达是为了掌控

  你的恶意表现为挑衅。

  “先下手为强”应该是你的座右铭。有胆量,喜欢巧妙地回答“让人不爽”的问题,认为“说得越大越有人信”,这些都是你最喜欢的斗争武器。一旦进入关系领域,让你的对话者感到宭迫,就成了你的基础姿态。你的信息非常明确:提防与你意见相反的人,或者质疑你的话或选择的人。因此,不会有人来挑战你,因为很少有人会冒风险与你刀剑相向。你的个人姿态是建立在马基雅维利的信仰基础上的。马基雅维利认为,被人畏惧比被人热爱更好。这种哲学能够让你拥有掌控权,具有完全的行动自由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哲学意味着在关系中居于高位,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孤独,还有内心的焦虑。因为没有任何人或事情会明确告诉你——你成功地保住了你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你也知道挑衅是一种会枯竭的能源,走得越远,能量越少。

  如何改善:至少拥有一份真正的交往关系。与这个人在一起,你可以卸下面具,放下武器,将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这种情感经历将帮助你更加友善地面对他人和你自己。

  选C最多:

  恶意的表达为你消除负罪感

  你的恶意表现为隐瞒和否认。

  你最大的恐惧来源:被视为错误,面对错误,或者被困在矛盾之中。这会带来强烈的负罪感,让你无法应对,还会让你的自我评估严重扭曲。正是因为如此,你会倾向于避免争执,拒绝怀疑和一切形式的内省。你严格地评价自己,怀疑他人的评价,走错一小步,也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责中。哪怕已经意识到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但是否定和隐瞒事实、证据或错误,能让你保存最小限度的自我评估。与面对难以承担的事实相比,歪曲事实对你来说更容易接受。本体论的负罪感很容易侵入内心,却又难以“坦诚”。其根源复杂多样,每个人有所不同。然而所有有负罪感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内心深处有一种印象,觉得自己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如何改善:试着不要对别人的意愿过于在意。首先你要问自己:“我真正要的是什么?”仅仅是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就能帮助你跨越别人的目光和评价的束缚,从罪恶感中抽身出来。

  选D最多:

  恶意的表达是为了弄虚作假

  你的恶意表现为玩弄花招,以获取你想得到的东西。

  在对真相的小小歪曲和种种无稽之谈中,你表现出的是创造性和某种程度上的幽默细胞,这是一旦遇到对峙或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时表现出来的。你的欺诈与政客一样,知道如何想尽一切办法,给出没有缺陷的合理解释,让对手的箭偏离方向。你离格言“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已经不远了;为了说服你的对话者,你会毫不犹豫地证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弄虚作假。这种信仰往往是童年时价值被否认造成的。无论谎言是大是小,弄虚作假的人往往都被人利用过、伤害过、玩弄过,他们在随后的经历中,会使用相同的关系范式。唯一能够阻止这种表达恶意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所冒的风险,可能会永久地失去信用。

  如何改善:用伦理道德来指导野心的实现。用游戏者的心态去挑战,与自己赌一把,相信自己能够不靠弄虚作假实现目标。先从“小事”做起,通过真诚获得成功,并慢慢感受这种积极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上一篇: 你是唯一的主角     下一篇: “别人家的孩子”赢了吗